如何提高耐力素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题所述

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方案

中山区民生小学

常丽聪 孙家伟

自1979年至今,我国政府每隔五年进行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2004年,教育部对包括辽宁在内的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万多名7-12岁城乡男女学生进行了体质监测。与2002年相比,我国学生在继续“发福”的同时,爆发力、力量以及最重要的反映心肺功能的耐力素质等的持续下滑,其中耐力素质又趋居首位。为此,近年来,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以达到增进学生体能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同行们的关注,并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在局部和小范围内不能不说是有所成效。然而,在整体和全局上终究尚未遏制和扭转学生体质继续下滑的局面。因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理论意义

首先,本研究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总则中第五条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体质健康不仅是未来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更是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第二,本研究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基本涵义是:“人的体力、智力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运用,以适应不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人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发展。”该学说认为,教育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绝对需要的条件。青少年天性是喜欢体育活动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适应并主动促进社会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不断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充分体现了我校体育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应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全新理念。

第三,本研究符合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向全党和全国教育工作者发出的号召。本研究就是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以增强未来人才体质,全面提高新一代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践活动。

第四,本研究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

新课程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所进行的课题研究,是以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体育的兴趣为前提,以引导学生乐于参与、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进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为逐步学会各种运动技能打好基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有益之举,必将对我校乃至我市体育教育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现实意义

1、从宏观来看: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系于教育,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体现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针,研究结果必定成为提高人才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是一项质有利保障。

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遏制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趋势,提高中小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确立本课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问题解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题研究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对不断增强新一代国民体质,提高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微观来看:

一是可使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生成为受益者。即: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活动空间里参与学习和活动,学生不仅能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同时,还能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增强体能,提高素质。

二是从研究者教师本身来讲,研究过程可谓教师难得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对教师更新观念,深入课改,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积累,在积累中发展,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质,无疑是一次有利契机。

三是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形成学校体育特色,推动特色学校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四是通过课题的研究交流,能增强我市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尤其是影响体能的耐力素质的提高的重视程度,使之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和研究之中。

目前,省内外还没有同类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

所谓小学生耐力素质:是指小学生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小学生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耐力素质包括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而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通常又称为一般耐力,它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探索可以使学生在长时间内进行运动而不感到疲劳的能力得到提升的有效的方法和实施途径。

三、研究目的

1、通过此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耐力素质,使他们能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2、通过此研究,探索出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3、通过此研究,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形成学校体育特色。

4、通过此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应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情意和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研究内容

1、探索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2、构建具有影响力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

五、研究对象

民生小学1——6年级学生,共计19个班,602名学生。

六、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

七、研究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3月)

1、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2、学习相关理论,撰写资料综述;

3、做好计划准备,设计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10年12月)

(一)组织发动:宣传教育,明确目的,营造氛围;

(二)培训引领:更新观念,探索策略,寻找载体;

(三)过程实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搜集资料,分析现状,完善机制,提供支撑,行动研究,解决困惑,反思评价,资源共享。具体措施如下:

1、基本思路:

依托学校两年来研发的校本课程成果,从全面开展的篮球群体活动入手,以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机制,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好下列任务。

(1)提升认识水平。

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宣传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重要性,提升对课题深入研究的意识。反复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有关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及“健康第一”的内涵,统领学校各项工作。使全校师生在认识上达成新的共识,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在训练的科学性上理性思考。

① 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提出训练目标;

② 市、区体育教育专家引领,科学落实训练点;

③ 因人而宜制定训练方案,合理选择训练方式并实施有效训练;

④ 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与现状分析,为实验提供有效详实资料;

⑤ 对实施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评价。

(3)在活动载体上做好文章

① 从学校角度广泛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

② 从学生角度关注载体的基础性、广泛性和可利用价值,保证学生人手有一、两件可从事体育锻炼的用具;

③ 发挥多元载体和特殊载体的不同作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④ 校内外活动一体化(寒暑假的利用)。

(4)保持行为的持久性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要开展小学适应教育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满足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要让学校体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助推器,要为我们的孩子们提供最广阔的体育锻炼空间,创设最优良的活动环境,创造最优越的人力和物力条件,从提高最重要的耐力素质入手,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正确的锻炼方法,掌握受用终身的体育运动技能,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健康的体魄。

同时,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为今后向上级学校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健康加特长的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2、坚持的理念:

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立足校园,放眼未来,强身益智,和谐发展。

3、主要观点:

(1)强化机制管理,把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研究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有利于从源头上把握研究的脉搏。

(2)通过耐力训练,可以提高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使血氧供应充分,再加上有充足的能量物质的供应,成为其它素质(力量、速度、灵敏等)发展的基础,进而可以促进其它素质发展。

(3)耐力素质是一种健康心理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毅、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凭靠健康的心理和富有耐力的良好体质,能够为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更高的成功机率提供支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

全面收集、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科学系统分析,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八、课题预期成果

1、撰写系统研究报告和经验论文;个体、群体活动及课例展示。

2、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未来人才需求的学校体育教育管理机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探索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应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体魄的人才基础。

九、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

本课题负责人程岩是一位具有先进办学理念、较高理论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的校长,历来都把

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关注摆在与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来抓好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课题组成员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和善于学习研究的队伍,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2、条件保障

学校设有资源优越的塑料操场、室内体育馆以及各种活动设施、器械,可以满足全校学生开展不同体育活动的需要;先进的设备资源可以为实验研究提供声像等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3、资金保障

学校每年都计划投资,对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器械等进行定期检查、维修,补充教学及活动所需,为参与课题研究人员提供研究经费,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等。资金上能给予充分的保障。

4、措施保障

(1)加大管理力度,合理组织实施,从组织管理上给予保障;

(2)健全制度,落实保障机制,从制度建设上提供保障;

(3)设计有效载体,创新活动方式,从内容形式上提供保障;

(4)科学安排活动,保证活动时间,从时空条件上提供活动保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9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