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有哪些?

如题所述

1. 正月初一的风俗:在正月初一,人们不会动用扫帚,以避免将运气和财富扫走。如果确实需要扫地,必须从房间外部扫向内部。许多地方至今仍保持这一习俗,除夕夜打扫干净,初一不扫地,不倒垃圾,而是准备一个大桶收集废水,当天不向外倒。此外,新年期间也不允许打破家具,因为这将预示着破产。如果不幸打碎了家具,人们会赶快说“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来化解不吉利。
2. 正月初二的风俗:大年初二是已婚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丈夫通常会陪同前往,因此也被称为迎婿日。这一天,女儿会带上礼物和红包给娘家的小孩,并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返回婆家。在过去,这一天家庭成员还会选择拍摄全家福。
3. 正月初三的风俗:大年初三也被称为赤狗日,与赤口(方言中的“口角”)谐音,因此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争执。不过,这个习俗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因为春节团聚对人们来说非常珍贵,因此已经淡化了许多。
4. 正月初四的风俗:大年初四是祭拜财神的日子。在过去,如果老板想要解雇某员工,这天就不会邀请他来拜神,员工就会意识到自己可能要被解雇了。还有传说称,灶王爷这天会来检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行。
5. 正月初五的风俗:正月初五被称为破五,要赶走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人们在天刚亮时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向外放,边放边向外走,目的是将所有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这天,民间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6. 正月十二到十五的风俗: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标志着大地回春。这一天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源于汉朝。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习俗还包括吃元宵或汤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