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中

如题所述

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本身就内在的包含了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实际的结合,造成我国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自己的历史、哲学、文化缺乏应有的学习和研究,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翻开今天的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和专著,见到的大量的是外国人怎么说,从中难寻中国传统哲学的踪影,甚至在形式上引用中国古语以作点缀也很少。

而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源地来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是西方文明的思想成果。

其著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打上了欧洲民族的烙印。要使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并在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必须赋予这些理论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通过理论创新来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恩格斯曾强调,“每个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穿起本民族的服装。”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针对某一国的学说,而是一种世界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

早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付诸实践,只有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其指导意义。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需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中国历史、哲学、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在中国生根、开花和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几大理论成果,无一例外的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巧妙的结合。事实上,毛泽东很早就意识到要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就是要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