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最美黔东南

如题所述


美丽富饶的黔东南




黔东南州属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峰峦起伏,河流纵横交错,山清水秀,胜景无数。在这里,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和近一半的侗族人口生活在中国。这里有中国最大的苗寨和最大的侗寨。这里有高山深谷,还有茂密的森林。以前因为交通拥堵,很少有外地人踏足其中,从而保存了完好的原始生态和民族文化:原始森林苍茫苍翠,珍禽异兽自由徜徉;唐朝的发型,宋朝的服饰,明清的建筑,魏晋遗风依然存在。苗寨和侗寨就像镶嵌在青山绿水中的简单图画。当你走在这里,你会觉得不仅空间在移位,时间也在倒流。这里,有美酒醇香、歌声动人的美丽苗族侗族姑娘;在这里,有洒脱的苗族、侗族青年吹着芦笙等候客人。


黔东南州有300多个民族节日。每逢节日,人们穿上五颜六色、锈迹斑斑的花衣裳,戴上各种银饰,唱山歌、飞歌、情歌、大歌,跳芦花舞、铜鼓舞、木鼓舞、板凳舞、吹芦花舞、弹牛腿琴等。令人眼花缭乱。再加上拦路、洒村、拦门等独特的接待礼仪,以及古朴典雅的苗族吊脚楼、侗寨鼓楼、于风大桥,被称为‘活的民族艺术词典’,因为你处处着迷。


黔东南苗族




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全国约有894万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重庆、海南等省、市、自治区。贵州是最大的聚居区,有430多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一半。黔东南州是最大、最典型的苗族聚居区,苗族人口约180万,占全国苗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占黔东南州人口的41.5%,几乎覆盖了整个黔东南州。


黔东南苗族分支众多,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每一种苗族服饰都是每个苗族亚族群或亚族群的象征。各亚民族和同一亚民族中的各亚民族,无论是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还是饰品的造型和工艺,在服饰上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各有各的独特风格,尤其是苗族妇女的服饰,最能体现这一民族符号。黔东南苗族传统妇女服饰绚丽多彩,光彩夺目,特色服饰。黔东南苗族妇女的服饰中,除了三穗寨头的苗族穿裤子和裤装外,其余的都穿裙子。苗族的百褶裙是苗族服饰风格的基点。以此为基点装饰各种风格的服装和精美的饰品,形成独特的服装造型,代表不同的亚族群或亚族群。黔东南苗族妇女的服饰按裙长可分为长裙、中裙、短裙三种。在每一种类型下,都有数不清的着装类型,比如西江、周西、古龙、石洞等等。


2010年至2012年,苗族分布在全州16个县,但主要集中在凯里、雷山、台江、剑河、黄平、施秉、丹寨、麻江、榕江、从江。


黔东南州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中国乃至世界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地区。它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总的来说,苗族服饰保留了我国传统的织、绣、挑、染等工艺,往往在使用其他工艺的同时,用一种主要工艺,或选绣,或染中取绣,或织绣结合,使这些服饰繁花似锦,绚丽多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形象为基础,在表达思想、识别种族、分支、语言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影像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服饰类型与分布



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个分支发展而来的。现在侗族人居住的这个地方,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商鞅(岳),秦朝的黔中县和桂林县,汉代的武陵县和玉林县。从魏晋到隋朝,这里被称为‘五溪之地’,唐宋时期,这里被称为‘溪之洞’。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活跃的地区。从历代文献来看,从春秋到秦汉,有‘越人’、‘黔中人’、‘武陵人’在此活动;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这里的少数民族被侮辱为‘无锡人’或‘满辽人’,唐宋时又被侮辱为‘西溪东周人’。


黔东南侗族




侗族服饰可分为女装、男装、童装。其中,女装分为休闲装和节日装,有些地区的男士也分为休闲装和节日装。


侗族女装大致可分为裤裙,包括衣、裙、裤、鞋、发型、头巾、银饰等。而且不同类型有几种不同的风格。


袁宝_、剑河小光等地的女装多为直筒裤。上衣是一件有右领的无领或低领开衫。肩部、袖子和腰部、袖口和下摆(从领口到下摆)镶嵌布卷或花边、腰带、裤子。头发顶部扎起来或者扎成偏分的发髻,刘海扎成辫子,发髻在脑后等。脚穿无跟凉鞋,圆花布鞋或带钩绣花鞋。


绣钩鞋是侗族妇女盛装时必穿的工艺鞋。绣钩鞋的鞋面材料很有讲究,面料一般选用质地优良的丝绸。制成上表面后,用各种丝线和各种刺绣技法绣出花鸟、蜂蝶、鱼虾、蛇龙纹和几何图案。绣花鞋的刺绣花样可分为“全帮”、“后跟帮”、“半帮”。未婚少女穿全绣钩鞋,已婚妇女穿带花绣钩鞋,老年妇女穿半绣钩鞋。


侗族服饰



侗族女子银饰大致可分为头饰、耳环、项链、胸饰、背饰、手饰、足饰。有头饰、鸟花簇、发簪、银簪、银梳、发链、银帽等。耳环,耳环,耳钉等。领子有“包边”、“麻花”、“小字”和“板”等。胸部饰有银徽章、银链、银箍链、银珠链等。背面饰有S形银锭和六边形、方形包裹的银坠等。手饰有手镯、手链、戒指等。脚上装饰有脚镯、脚铃等。饰以鱼形银饰、浮筐带银饰等。


侗族银饰



凯里-香炉山、鱼洞、南华苗寨、道济苗寨;


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郎德上寨、高湛苗寨、乌洞苗寨、排卡苗寨、响水岩景区、高燕大峡谷、铜鼓发源地新桥村;


榕江-古榕群、再当侗寨、三宝侗寨、董大力寨、琅东苗寨、月亮山、孔神苗寨、白贝苗寨、七十二村侗寨景区、龙塘奇观景区、十里白瀑布景区;


从江-岜沙苗寨、黄晓侗寨、甲邦梯田、李湛侗寨、高增侗寨、增冲鼓楼、居东侗寨、银滩侗寨;


黎平——天生桥、肇兴侗寨、唐安梯田、黎平会址、地坪于风桥;


中国鸟笼之乡丹寨——卡拉村、金鸡文化之乡马里奥村、石桥村、古造纸厂、宁杭蜡染作坊、高要梯田、龙泉山;


金平——龙里古城、飞山亭、龙达烈士故居、青山街、三板溪;


天竺——三门堂东寨、金峰山寺、石柱岩;


三穗——寨头苗寨、桂洞洞、圣德山、永陵山、桂屋;


剑河-剑河温泉,十里长滩,侗寨,寒武纪化石博物馆,阳阿沙风景区


麻江-司夏古镇,司夏镇铜鼓村,中国皮划艇协会司夏激流训练基地,清水江省级风景名胜区。


(编辑:果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