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如题所述

一是培养孩子的勇气精神。卡尔·威特认为,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无论一个人多么有才华,无论他掌握了多少丰富的知识,如果他是一个懦弱的人,如果他没有勇气精神,那么他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无能的人。于是,卡尔·威特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把对孩子勇气的开发和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他努力让孩子形成这样的概念:勇敢和坚忍是受人尊重的,懦弱和胆小是被人瞧不起的。
二是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卡尔·威特认为,真正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对自我意识有一种强烈的需要,他们不借助这样那样的依赖就形成自己的意向,做出自己的决定,自我实现的方向指引着他们履行自己的动机和纪律。家长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的打击,这样会使孩子失去更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因此,卡尔·威特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十分注意对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他反复地强调,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否则,孩子的独立意识就无从谈起。
三是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卡尔·威特认为,要想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小磨练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一个人成长的一般规律看,逆境、挫折的情境更容易磨练意志,顺境当然可出人才,但逆境更可出人才。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人更具有生存力和竞争力。于是,卡尔·威特时常告诫孩子,人的一生要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自己必须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他对孩子采取的做法是:不管有多么痛苦,都要帮助孩子正视现实,勇于面对各种失败与挑战,从小培养孩子勇敢、坚强和自信的心理品质。
四是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卡尔·威特认为,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心理要素之一。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于是,卡尔·威特利用“平静下来”的游戏,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对周围的干扰无动于衷,能以一种轻松的心情面对一些不好的事情,而不是一怒而起。显然,这对孩子健康情绪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是使孩子学会正确取舍。卡尔·威特认为,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关键是你要清醒地把握住自己的长处,只要你发挥自己的长处,你就会在不同的领域中脱颖而出。而一些你不适合做的事,你就应该勇敢地放弃。卡尔·威特时常这样对孩子说:“能够争取的就应该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地放弃,因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很多人时常面临的难题,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正因为如此,小卡尔懂得了既会争取又会放弃的道理,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面临怎样的境况,他都能够凭自己的理智做出正确的选择 。
六是重视孩子的精神卫生。卡尔·威特认为,良好的教育能够培养起光明的内心世界,能够树立起孩子的信心,并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那些愚蠢和无知的教育只会把孩子引向黑暗的深渊。于是,卡尔·威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从来都没有讲那些可怕的东西,只给孩子讲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光明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体会人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卡尔·威特也常常告诫孩子:“一个人心中充满光明,正直地做人,能够帮助别人,尽力行善,为他人着想,那么他就是天使。如果总是想着自己,只干坏事,那么他就是魔鬼。一个人只要心中光明,就能战胜邪恶,就能战胜无恶不作的魔鬼。”
总之,心理健康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石。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这是让孩子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每一个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08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人格、个性作为同义词来理解。一般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的总和。人格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格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含了人的品德,又包含知、情、意、行多方面的特征。还有社会道德标准,心理素质标准,行为方式标准,工作能力标准等。正常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所以,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重视幼年和学龄期宝宝的培养,宝宝时期正是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要培养宝宝做事认真的习惯,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凡是宝宝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宝宝自己动手,爸爸妈妈不要包办代替。当宝宝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克服,并且给予帮助。现在有不少爸爸妈妈包办太多,致宝宝锻炼机会少,助长了宝宝的依赖性。从小懒懒散散、怕苦怕累的宝宝长大后是很难承受挫折的,极易形成消沉的人格,在事业上也很难有所成就。(2)要鼓励宝宝积极与伙伴交往,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爸爸妈妈正确的教育会使宝宝学会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懂得尊重别人的权益,谅解别人的短处和失误。这样的人格特征,就会使别人乐于与他交往。有些爸爸妈妈生怕宝宝出事,总把宝宝关在家里,不让宝宝与其他宝宝接触,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对宝宝的正常发展极为不利。(3)让宝宝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即不骄傲、不自卑,并且具有较强的自信心。爸爸妈妈对宝宝的优点应恰当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但不能抬高自己的宝宝而贬低别的小朋友。同样,对宝宝的缺点和失误也不能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指责和数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进行挖苦、讽刺,这样很容易挫伤宝宝的自尊心而形成自卑感。(4)培养宝宝乐观的情绪和开朗的性格。乐观开朗的性格是从小形成的。在和睦幸福的家庭中长大的宝宝,性格一般都比较开朗。另外,打骂宝宝、苛求责备等压抑个性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宝宝对人敌视、自卑、忧愁等消极的人格特征。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爸爸妈妈应有民主的作风,允许宝宝发表个人意见,尊重宝宝的权益,从多方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5)增强宝宝适应环境的能力。人们常说,“适者生存”,适应性强的人能迅速调整自己与新环境不一致的行为习惯,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发展。要增强适应性切忌娇生惯养。为了宝宝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应该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加强培养和锻炼,以增强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和适应性。(6)培养宝宝谦虚谨慎、沉着稳重、凡事要三思而后行的品质和习惯,锻炼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能够不断地消除其自身弱点,并使自己的行为方式能够不断地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7)培养宝宝广泛的兴趣爱好:这可以使人生活内容充实、知识丰富、视野宽阔,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易于取得多方面的工作成就,也容易适应社会各方面的变化。(8)培养宝宝实事求是的精神,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处理生活、学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决不回避现实,凡事从实际出发,能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严以律己、对于能做到的事情则要努力完成。(9)培养宝宝热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的精神: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密切与同学、同事、朋友的关系,与他们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遇事多为别人着想。艰苦奋斗、勇于追求真理和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10)培养宝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宝宝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把握好人生的航程。目前,有些爸爸妈妈对独生子女重养轻教、宠爱过分等不良倾向,都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