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武汉市作为都城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

如题所述

古代,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
东汉时期蔡邕便发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的优越地理条件,认为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理想市场。
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誉。武汉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与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有关系,随着宋室南迁江浙、南宋定都杭州,武汉上控荆襄、鞭及川湘陕豫黔,下引江浙、波及赣皖东南国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随之取代荆襄执全楚之牛耳。
至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康熙年间,三镇已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1860年代后,汉口开埠,江海直航;随后京汉、粤汉铁路的铺设,更使武汉四通八达。
武汉又因地处北京广州连接点中点,连接最重要两个城市的最重要铁路京广铁路经过武汉并设大站。由此,“长江水道和京广铁路十字交叉”的交通地位完全确立。
武汉在古代的劣势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古语有云,荆州四战之地,易攻难守。近代战争中,长江流域被外国列强沿江而上一路通关的例子不胜枚举。
武汉基本处于一个盆地之中的环境,空气流通很差,水也不干净容易滋生蚊蝇。武汉水多,夏天就潮湿闷热,冬天就是潮湿阴冷。
曾经是十年九淹之地,地理位置低洼,古代容易发生洪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0
武汉
1、简介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2、历史沿革
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隋朝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明末清初,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3古代城市优略分析
(1)位置与交通
武汉位于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西连川蜀,北通中原,东近吴会,南近湖广,接近中国的几何中心,四通八达,但武汉由于过于便利,与东西共有长江之险,南北无群山之固,无险可守,为四战之地。水路交通极为便利而由于古代架桥技术的局限,旱路交通不甚发达,因此三镇之前来往可走水路而陆路交通不便。因此武汉利于商业发展而不是战守之地。
(2)地形与气候
武汉市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间,大部分在50米以下。因此常有水患,容易受长江水流侵蚀。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湿热难耐,冬季凄冷阴凉,气候不宜人。但武汉淡水资源丰富,十分宜居适合发展。
(3)其他资源
动植物方面,武汉市的蕨类和种子植物有106科、607属、1066种,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区系成份。畜禽动物主要有猪、牛、鸡等10余种、70多个品种。鱼类资源有11目、22科、88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青、鲢等20余种。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矿产方面,武汉市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储量最大,膨润土矿储量1.18多亿吨,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综上所述武汉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矿产其相关资源充足,但无有依托,战守不力,陆路不行,夏热冬冷。是适宜发展商业渔业等经济而不善农业、四周通达而无所依托的城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