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武器杀伤力是否厉害?

如题所述

化学武器有着很强大的杀伤力

要说化学武器的威力究竟有多大,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还处在水深火热的叙利亚人民,自2011年叙利亚反政府事件至今,国家已千疮百孔,危机积重难返,民众颠沛流离。近来,叙利亚“化武传闻”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使局势再度升温,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大量儿童曾在化武袭击中遇难(来源网络) 

我们知道,化学武器之所以如此令人关注,是因为它极强的杀伤力。素有“无声杀手”之称的化学武器,与“核武器”、“生物武器”(如细菌等)、“放射性武器”等被归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中化学武器又被称为“穷人的原子弹”。 

常见的化学武器有神经毒气、芥子气、催泪瓦斯等,辣椒喷雾剂也可认为是一种小型化学武器。 

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就是神经毒气了,包括沙林毒气、梭曼毒气, VX毒气等,是无色无味的有机磷类小分子挥发性物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很低的剂量下吸入就能够导致呼吸肌肉麻痹而致死,在1993年被“化学武器公约”组织列为一级管制药品。 

而芥子气为含硫的粘稠液体,在使用中被分散成雾状,能够灼伤皮肤和肺脏,产生大量水泡,并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那么,化学武器是如何作用的呢? 

以神经毒气为例——神经毒气的作用靶点是乙酰胆碱酯酶。乙酰胆碱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能够激活乙酰胆碱受体,该受体存在于神经肌肉接点中,所以乙酰胆碱是神经信号控制肌肉收缩的主要物质。

 

乙酰胆碱受体也存在于在自主神经系统中,所以乙酰胆碱可调控心跳、血压、汗液和唾液的分泌以及大小便排泄等。而乙酰胆碱酯酶是降解乙酰胆碱的主要酶类,避免其对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以及失去后续响应。 

所以当沙林毒气抑制了乙酰胆碱酯酶后,乙酰胆碱无法被降解,从而过度激活神经系统,导致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大量流涕流泪,肌肉紧张麻痹,最终导致休克、惊厥和呼吸障碍。神经毒剂中毒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使用阿托品等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以拮抗抵消大量乙酰胆碱的作用;或者使用解磷定恢复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神经毒气因其毒性大,故而作用时间都非常短。 

以沙林毒气为例,其在人类中的半数致死剂量为2微克每公斤体重(口服,约0.1毫克每人)或者每立方米空气中90微克(吸入)。其致死性比氰化物强80倍,比芥子气强30倍,比氯气强500倍。而VX毒气毒性更强,其通过皮肤接触的半数致死剂量为10毫克每人,或者每立方米空气中30微克(吸入),其致死时间为10分钟左右。 

 

1995年东京地铁沙林毒剂事件(来源网络) 

在1995年的东京地铁的恐怖袭击中,沙林毒气被释放到地铁的空气中,造成了12人死亡,50多人受重伤,上千人中毒。而近期在马来西亚发生的朝鲜人被害事件中,暗杀者使用了VX毒气,导致了被害人快速的死亡。 

既然神经毒气杀伤力如此之大,它又是如何被研发出来的? 

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神经毒气的机会非常小,但是其它有机磷类物质却很常见,比如敌敌畏、对硫磷等,均为有机磷类的农药。实际上神经毒气就是德国人在有机磷类农药的研发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高毒有机磷农药的中毒症状和神经毒气的中毒症状类似,由于其毒性较大,近年来已经被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图片来源网络 

取而代之的是低毒的有机磷类农药或者是其它化学结构,如拟除虫菊酯类的具有较低毒性的农药。这些新型农药有些是根据自然界中抗虫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开发的,对人类的毒性相对较小。 

有机磷类物质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中,可作为润滑剂、阻燃剂、稳定剂等,由于其添加量相对较小,对人类的毒性作用一般并不大。但在错误操作情况下这些物质会污染到加工食品中,造成偶发的群体中毒事件。 

因此对于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化合物,应在使用中加强管理和检测,避免其对环境和人类产生毒副作用。科技的进步在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需要我们警惕其可能的负面影响,文中的有机磷类物质就是典型的“双刃剑”的例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26

化学武器具有非常强大的杀伤力,通常一点小小的物品,都能还是很多人,甚至造成异变,污染土壤和水,伤害非常大。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通过爆炸的方式(比如炸弹、炮弹或导弹)释放有毒化学品或称化学战剂。化学武器通过包括窒息、神经损伤、血中毒和起水疱在内的令人恐怖的反应杀伤人类。

    化学武器素有“无声杀手”之称。它包括装有各种化学毒剂的化学炮弹、导弹和化学地雷、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学炮弹等。

    战争中使用毒物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牵制和扰乱对方军事行动的有毒物质统称为化学战剂(chemical warfareagents,CWA)或简称毒剂。装填有cwa的弹药称化学弹药(chemical munitions)。应用各种兵器,如步枪、各型火炮、火箭或导弹发射架、飞机等将毒剂施 放至空间或地面,造成一定的浓度或密度从而发挥其战斗作用。因此,化学战剂、化学弹药及其施放器材合称为化学武器。而CWA则是构成化学武器的基本要素。

    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wwⅠ)。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余种,毒剂用量达12万吨,伤亡人数约130万,占战争伤亡总人数的4.6%。

特点

    与常规武器比较,其特点有:

(1)毒性作用强

    化学武器主要靠化学毒物的毒性发挥战斗作用。化学战剂多属剧毒或超毒性毒物。其杀伤力远远大于常规武器。据wwⅠ战场对比统计,化学战剂的杀伤效果为高爆炸药的2~3倍。近代化学武器的发展,已使毒剂的毒性比wwⅠ所用毒剂的毒性高达数十乃至数百倍,因此在化学战条件下可造成大批同类中毒伤员。

(2)中毒途径多

    常规武器主要靠弹丸或弹片直接杀伤人员。化学武器则可能通过毒剂的吸入、接触、误食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员中毒。

(3)持续时间长

    常规武器只是在爆炸瞬间或弹片(丸)飞行时引起伤害。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不会在毒剂施放后立即停止。其持续时间取决于cwa的特性、袭击方式和规模以及气象、地形等条件。

(4)杀伤范围广

    或气溶胶(初生云)随风传播和扩散,使得毒剂的效力远远超过释放点。故其杀伤范围较常规武器大许多倍。

    染毒空气能渗入要塞、堑壕、坑道、建筑物、甚至装甲车辆、飞机和舰舱内,从而发挥其杀伤作用。换言之,对于常规武器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地域和目标,使用化学武器显然更为有效。化学武器的这种扩散“搜索”能力,不需高度精确的施放手段。因此对确切方位不能肯定的小目标的袭击,使用化学武器比使用常规武器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19
非常湖人不得不服人呢人呢饿鬼道呵呵打扮打扮
第3个回答  2019-02-09
做个圣诞老人,令大家都开心快乐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