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 原文

最好是古文加翻译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翻译:

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

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经常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

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

偃兆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意译)。”

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 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 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

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扩展资料: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成语典故: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里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

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它的近义词有不吃嗟来之食,它的反义词有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为五斗米折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 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尚著 “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 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 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 情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述如此, ”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述如此, 时人谓之实录。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 时人谓之实录。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 “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 ” 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拳拳事乡里小人耶!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 。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④上人。 ③》 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④上人。 。夏月虚闲 性不解音, 而蓄琴一张, 弦徽⑤不具, 每朋酒之会, 则抚琴和之, 性不解音, 而蓄琴一张, 弦徽⑤不具, 每朋酒之会, 则抚琴和之,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 ” 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 所有文集并行中世。 所有文集并行中世。 译文: 陶潜(陶渊明) 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 ,字元亮 陶潜(陶渊明) 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 , 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 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 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 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 先生传》来形容自己: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 “ 先生传》来形容自己: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 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 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 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 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 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 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 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 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 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 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 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 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 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 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 ” 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 他的自序是这样,当 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 他的自序是这样 世人说是实录。管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 世人说是实录。管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向来简朴自 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 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 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 我不能为五斗米( “ 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 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 俸禄)弯腰(丧失尊严) 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 俸禄)弯腰(丧失尊严) 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义 , 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 。在夏 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 在夏 。 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 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 觉自己象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 觉自己象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 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 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 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 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 63, 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 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 63, 文集流传于人世。 文集流传于人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9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尚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③》。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④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⑤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中世。
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管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象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 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文集流传于人世。
第3个回答  2020-11-09
出自唐朝房玄龄的《晋书·陶潜传》
  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赏析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开国功臣;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但到了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陶渊明生性淡泊,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他关心百姓疾苦,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he音同合 )思远翥 (zhù)”的志向,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后来,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去必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陶渊明妻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守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尽管生活贫困,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他对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荣华富贵,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人格和气节为代价,于是他选择了艰苦但宁静而自由的田园生活。有失必有得,陶渊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具有独特风格并流传百世的诗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一生,充满了对人生真谛的渴望与追求。他的诗歌如《饮酒》、《杂诗》等,质朴无华,清丽自然,寓绚于素,韵味隽永,或者咏史抒怀关心时局,或者充满“性本爱丘山”的生活志趣。他的辞赋如《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他的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表现了返朴归真、高远脱俗的意境,对美好未来充满了向往。后人有“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誉。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浮华所改变。
第4个回答  2020-11-09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