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与瓷的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6

1、概念不同

虽然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实际上它们是两类不同的物质。按发展时间来看,先有陶,后有瓷,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陶器是用黏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而瓷器则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

2、原料不同

因为它们在制作中所选择的原料不同,所以它们最后所呈现出的形态也是不同的。陶器通常是采用一般黏土制坯烧成的,而瓷器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方可制成,瓷器主要是由高岭土制坯为主。陶器与瓷器的含铁量也有所不同,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而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3、烧制温度不同

由于它们所采用的原料土质不同,因此在烧制温度上也有一些差别。例如陶器在制作中所需要的烧制温度是在800-1000度左右,而瓷器则需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方可成型。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那陶就变成了瓷。可以说瓷是陶的升级版,陶也是瓷的亲兄弟。

4、坚硬程度不同

由于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因此它的胎体硬度较低,耐用性略差一些。并且它的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我们在敲击它时会发出嗡嗡的声响。而瓷器的烧制温度较高,胎体已经基本烧结,因此瓷器的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会出现吸水现象,我们在敲击时瓷器发出的声音也是清脆。瓷器的耐用性好,硬度较高,它的表面也不容易被磨花损伤。

总结:

第一:陶和瓷的原料不同:陶:陶土,即一般的粘土。瓷:瓷土,大宋定窑的瓷土取材定窑遗址附近,并用保密配方配置。

第二:陶和瓷的烧成温度不同:陶:800-900℃左右,一般不超过1100℃。瓷:1200-1300℃,大宋定窑烧制温度最高达1340℃。

第三:陶和瓷的气孔率不同:陶:气孔率约为12%-38%,透气性好,质地疏松。瓷:气孔率约为2%-8%,透气性差,质地致密。

第四:陶和瓷的吸水性不同:陶:吸水性强,容易吸水。瓷:吸水性弱,基本上不会吸水。

第五:陶和瓷的风格不同:陶:造型一般比较简单,看起来粗犷、古朴。瓷:造型精致,看起来细腻光洁、优雅。

第六:陶和瓷的用途不同:陶:有施釉或不施釉,表面略粗,透气性好。瓷:细瓷一般都施釉,表面光滑易清洁。

第2个回答  2019-09-24

陶瓷是以天然黏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各种制品。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瓷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

1、出现时代不同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发明了陶器;而瓷器是随着陶器技术的不断提高,到商代时期白陶的成功烧制才奠定了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2、原料不同

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

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3、烧制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4、施釉程度不同

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5、吸水率不同

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