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与瓷的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1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古代各种手工业品种中有它的独有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陶器不能满足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需要,而瓷器的花式品种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制瓷技术越来越精,适应了人类生活发展需要。那么,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哪里呢?现在就带你来了解一下: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第2个回答  2022-08-18
  手工业是继农业的第二大产业,中国虽说是个农业大国,但其手工业也不差。享誉全世界的丝绸之路上就参杂着各种各样的手工业品。这些手工业品是人们劳动汗水的结晶。那么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吗?本期民族文化带你来看看。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六、概念不同
  陶器pottery: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瓷器china: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
第3个回答  2022-08-19
陶和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原料、温度、外观、硬度四大方面。

1、陶器一般以黏土作为原材料,瓷器原料则以高岭土为主;

2、陶器烧成温度在800℃到1100℃之间,而瓷器烧成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

3、陶器质地粗糙,颜色暗淡,不透明,而瓷器质地光滑,表面通常呈半透明,反光能力强,颜色鲜艳;

4、陶器硬度较差,用利器可以划出沟,而瓷器硬度高,很难划出痕迹。
第4个回答  2022-08-19
生活中我们统称陶瓷。
但是陶与瓷是有区别的。
1.陶泥的主要成分是粘土,呈红色。
瓷泥的主要成分是高岭土,颜色偏白;

2.陶的烧成温度在800-1000度的样子,
而瓷的最低烧成温度1200度;

3.陶的声音比较闷,回音短,
而瓷声音清脆,回音长。

4.陶基本没有透光性,
瓷具有很高的透光性。
具体,东西一看就知道了。
第5个回答  2022-08-24
陶与瓷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土、制作温度、质地这三方面,瓷质产品一般是采用高岭土材料制作,烧制温度1300-1400度,因此质地坚硬、细密、耐高温,而陶质产品是采用黏土、陶土等材料制作,烧制温度为800-1000度,质地较松散,有明显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