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几个哲学问题

1.哲学和科学的基础是什么?一个理论一定由前一个或几个推出,那位于最基本的是什么。
2.一个事物或者概念在每个人心中一样么?我觉得都不一样。有很多哲学讨论其中的词汇在每个人心中都定义不一样(比如善恶),讨论还有什么意义,感觉在原地转圈。
3.大家怎么看待自我,人每天都在变,每天都是我么?
如果人造器官逐渐代替所有器官,还是自我么,可能没有答案我想知道如果这样你们会恐惧么还是当做永生?
我说的器官包括大脑
关于2 我再补充一个例子,比如
A说:我面前这朵花是真实的。
B说:不一定是真实的,也许只是假象,只是大脑接受的信号、一种错觉。
A说: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谓的“真实”不包含相对的意思呢?

像这里不就有分歧了么?

1.哲学和科学的基础肯定是客观世界嘛,两者都来自于客观世界啊,哲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方法,科学通过对客观世界事物进行实践产生,科学的目的也在于改造刻客观世界。理论说白了还是认识,其最基本都是来于实践。
2.哲学就是通过不断探讨和思考获得其强大的生命力,而我们个人则在哲学的学习讨论中开拓思路增长见识。以你说的善恶为例,哲学更多地不是探讨每个个人的感受的善恶,而是探讨一种普世价值,研究多个个人善恶的共性与差异性,共性可能会上升为道德或法律,差异性可能通过讨论形成共性逐渐清晰善恶的边缘(当然不是绝对的边缘)。但无论如何,这种探讨不会使你原地转圈,就像美与丑,好听与不好听,在广大群众的议论的交谈中美的衣服时尚起来,动听的音乐流行起来,一首你觉得不好听的歌你可能最后会爱上它,这就是讨论的必要。
3.可以告诉你,每天的我都不是我,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原因很简单,我属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一切都在发展,我也在发展,器官会年轻化然后老化,心跳会急促然后会停止,没啥好担心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只是我存在的形式改变了而已。我不在意我存在的形式,哪怕我残疾了,现在我存在的形式依然是一个有思维有感情有理想的活生生的人,这种形式下想想你能干啥事最重要,干点实事,不要等“我”成了白骨想干啥都不行那就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0
从你上面写出的三个问题来看,你有点唯心主义,所以会产生上述问题。
1哲学和科学的基础是实践。有必要说明一下科学与哲学的产生过程。
人类诞生以来只从事着两种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时,人类一方面认识着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质与规律,一方面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在这其中积累许多具体的经验,文明史开始以后,渐渐有了具体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大体上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以自然界或人与自然界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如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力学等等,统称为自然科学。另一类是以社会活动和人的思维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如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等等。统称为社会科学。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并且连贯在一起,促使人们思考了三个大基本问题,从而奠定了哲学的产生,即1.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性质与规律?2.人与外部世界万事万物的关系是怎样的?3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没有可供遵循的根本方法?经过长期的积累,人们以各种具体知识为基础,思考这3大基本问题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世界观(人们对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自发的形成世界观,但那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如果人们再把世界观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系,用理论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哲学。
从上面可以看出,哲学的基础是具体的科学知识,而科学知识的基础就是来源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实践。说你有点唯心主义,原因之一是你说“一个理论一定由前一个或几个推出(这意味着理论的来源就是理论),那位于最基本的是什么”。一个理论不一定是由前一个或几个推出的,而是一定是要由实践后产生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动力。脱离实际的理论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2.一个事物或者概念在每个人心中是不太相同,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有很多哲学讨论其中的词汇在每个人心中都定义不一样(比如善恶)”这种现象是存在,但是每个人心目中的定义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科学的,全面的。不一定都是有理论论证的和有说服力的。一般这些定义都有公认的,或者学术界承认的,或者大部分承认的。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你的定义怎么样就看你是否符合事实,是否够科学,是否够有说服力,是否够有证据。用你的例子来说就是,要看那朵花是不是真实的,就实际地去摸摸它,闻闻它,用理论证明它,找个专家测试他等等。假象不假象,真实不真实,通过实践就能检验。所以说你陷入唯心主义,这是第二个理由。有些定义是存在争议,如果在讨论中用到这些争议的定义时,讨论是无法进行的,也是无意义的,所以讨论,或者辩论中,定义必须要确定的,清晰的。这本身也是讨论和辩论的规则。你可以找几本书看看 比如《批判性思维》就能知道这不是问题的。
3.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关于运动的哲学问题,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是绝对的,所以说你每天都在变,而事物又是静止的,不动的,这是相对的(相对以前的你)所以说你还是你,你没有变化。是从绝对和相对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从量变与质变的角度看,你变了说明量变后发生了质变,你没变说明量变还没达到质变的程度。角度不同而已。
你说的人造器官代替人体器官,我想如果你的脑袋没换掉的话,应该还有自我,如果换了之后,你还像以前那样正常的生活,也应该会有自我,这个真没答案,只有未来的实践才能确定。我倒是不恐惧永生的生命。因为假设在没有不可抗力因素下,给我500寿命(这不代表我刀枪不入活500年),干完自己的事后,如果我自认为活着太腻了就自行了断不就行了 。哈哈
还有就是马克思也是由唯心主义转变成唯物主义的,说你有点唯心主义你大可不必担忧这点。
第2个回答  2011-10-28
回答都不错啊。
1.基础是存在,存在才能被认知。后半个问题有些问题。如果按一般意义来说,是有几条基本规律的,像几何那样。但是这也只是基本规律概括了存在而已,而且可以发现其实很多的理论都会变得不够基本--------比如相对论的取代牛顿物理,其实还是说的还是一个事,但是层次不同了,范围不同了。单纯追求基本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没错,片面强调没意义,必须要观察分析认知才行)
2.不一样。这是心理学的问题,人的认知是根据自己的经历、知识和生理决定的。而词汇本来就是多义的,哲学一般都找不到适合的词,所以个人都会倾向使用自己创造的意思来阐述的。但这不是说就不可讨论了。你不要你自己的观念就理解一个词就行了(这是罗素说的),就当做词语是个表达的词汇就可以了,主要还是释义的,如果能理解对方的意思,辩论是可以达成的。词汇的混乱和不合适是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
3,的确如此。所以笛卡尔认为身体是不可考的,因为这个我是改变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考虑到稳定性,大脑本身的细胞是很少更新的,这是我们的思维稳定连续的原因;基因的不变保证了身体的结构的稳定----------所以作为意识的大脑不变的,身体的结构形式是不变的。换了人造的也只是进一步说明笛卡尔的思维的我更为真实吧。
4.补充的例子不行。a和b都是错误的。真实是不具有相对性的。a根本不是辩证的,而是诡辩。b的思维是合理的,但是是不全面的。真是绝对的,因此真实存在的是不可能为假的。无论是客观唯心还是客观唯物都不否认事物的自然存在的。b的判断是有道理的。如果是缸中之脑的实验,这个提议很对,因为我们无法去判断。但是作为事实的部分,我们可以归纳,因为假之为假,肯定不可能到处都是真的吧。如果对每个都是这样,即使是有所谓的上帝的欺骗,是种假想,那和真有有什么区别呢。只要不是偶然为真的,具有高度的真的都是可以认为有一定的真实度的。再则就是单凭感觉判断是不对的,要去从不同侧面去认识,这就可以检验是否为假了。凡是存在都是同一的,都是合理的,因此不会有假的东西的不一致,和不可检验性。追问

不明白额 ,词语描述的是绝对的客观,还是客观事物在人心中的主观反映?

追答

词语和概念是不同的。词语的只是表达意思的形式。你指的词语应该是概念吧。概念应该是主观反映。

追问

那真假为什么是绝对的呢?不是主观的反映么?
哲学讨论是不是有个大前提啊?在这个前提下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事正确、错误。

我例子里的A就像有这个大前提似的,例子里的B给我感觉就是平时讨论问题时候总是靠外一层想问题的人,我觉得大前提都不一样所以讨论就没意义啊,感觉b这样说多余啊。

追答

真并不取决于主观反应吧。不要把所谓的理论当做真理,它只是对真实的模拟而已。科学不是讲这种那种模型吗?模型就是一定程度与真吻合,这就是人做的事情,主观反映。不是所有概念都是相对的,存在本身是基础,它的变化和关系才有相对的概念。比如甲乙丙三个人身高不同,中间高度的对高的是矮,对矮的是高。你认为的真假只是真实度的问题,但是不管真实度如何,真和假本身都是确定的不是么
a的作为大前提没问题,但是我们否定对方的本来就是否定前提,而且一般是否定大前提的。a如果是三段论,那么他自己应该把小前提提出来的,三段论是要三个概念的,a的话,只有花和真两个概念,因此它只是一个判断,而不是作为前提的。b只是从方面驳倒它而已。b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不是吗。缸中之脑的实验就是如果仅仅刺激神经是否人也会因此认为事物为真!这是个合格的论题的。至于a的回话则是诡辩。因为他说是相对的,却没指出是如何的相对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0-17
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哲学好比人的大脑,科学好比人的四肢。他们之间互相服务谁也离不开谁的。问题二:事物或者概念所描述的都是一个物体它们是一体的,只是人对自然认识的程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看的是正面有的看的是反面,所以看着是不一样,但是你所说的善恶有两种大的理解方向就是,在古老的哲学里善和恶事绝对的,但在人们的生活中善和恶只是道德标准。在哲学里,善是纯善,恶是纯恶,善是指永恒不变的,恶是指以永恒不变的反面的东西,就是不在右边亦不在左边,也不再中间,是超越中庸之道的善恶。问题三:不知道你说的我具体是指什么。物质的我如你所说,秒秒在变,何来的我。但是有一个我是永恒不变的,就是存在宇宙间遵循质能守恒定律的那个我,俗语有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人造器官永远不会代替现有的人类器官的,不是说科技做不到,主要是如果做到的话人类将面临灾难,走到尽头了!
第4个回答  2011-10-18
1哲学和科学的基础是:心灵。
2事物、概念、定义。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善恶却只有一个标准:利益他人为善。自利为恶。
3不是每天在变,是每秒在变。你的细胞每秒都有代谢、新生。
你的念头,看似连续,其实就像水流,分子与分子之间相去甚远。
但,表面看。是相续的。

问题补充:
我说的器官包括大脑

答:杯子在你手上。手被脑子指挥着。谁指挥脑子?
你的杯子是你吗?被脑子指挥的手是你吗?指挥脑子思考、工作的是谁?

一切法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