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 鲁迅《看戏》的原文

如题所述

鲁迅《看戏》的原文如下:

这一天我不倦的去看戏,我这一次所看的戏不是武戏,而是梅兰芳先生主演的《穆桂英挂帅》。

戏开场了,梅兰芳先生披着戎装,高帽子,拿着马鞭,粉面含春,翩翩起舞,胜利地完成了这个角色的表演。观众被征服了。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

“好!”——观众在下面喝彩。

一个黑影闪过,姑母回来了。她听得喝彩,不看而知,就知道戏到好处了。但她在人丛中,远望中,只睹见一个披红袍的背影,知道梅兰芳先生还在戏台上,然而我们的姑母早已坐不住了。她并不正眼看台上的表演,只想赶快结束,一出戏总得有个完的时候!完了就可以回家去睡觉了。

看前面的人慢慢地站起来了,她也立起来向前走了;我们也就都立起来,跟着她往外走。

到了园门口,大家纷纷地找自己的车子;车夫们也交头接耳地谈着,大概是在议论戏的好坏罢。于是我们的车夫也加入了谈话的圈子,他们既然并不看戏,大可以早一点走了。

我们终于上车走了。我靠着姑母,看见前面的车夫提着灯照着道儿,他走得实在很快。前面黑暗里忽而冒出一颗头来,张着大嘴,象是要吃人似的,那正是夏家的狗。它追着我们狂吠了几声,我们不理它,自管自走了。

这就是我们这一夜的看戏。

《看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他和姑母一同去剧院观看梅兰芳主演的《穆桂英挂帅》的经历。文章以简洁明快的笔触,通过描绘戏场的热闹氛围和姑母的期待与焦急,展现了观众对梅兰芳表演的热情与痴迷。同时,通过描绘夏家的狗狂吠的情节,巧妙地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混乱与不安。

鲁迅先生的文字简练而富有深意,他以看戏这一日常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巧妙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姑母的焦虑与急切,代表了普通人在混乱时代中的无奈与迷茫;而夏家的狗则象征着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社会的沉重压力。

此外,鲁迅先生还通过描绘梅兰芳先生的表演,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与尊重。梅兰芳先生作为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表演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欢乐,也传递了艺术的力量与美感。这种对艺术的赞美与推崇,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总之,《看戏》是一篇充满深意和韵味的散文,通过描绘一场普通的看戏经历,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同时,他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艺术的魅力与力量,让我们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思考着如何面对和改变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