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斐林反应

介绍一下斐林反应的过程、现象
谢谢

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的反应即婓林反应。反应产物为乙酸钠和氧化亚铜(红色沉淀),在部分高中课本中,反应的方程式中写的产物为乙酸。(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材中产物为乙酸钠)醛的反应中重要的是区分甲醛和其它的醛在反应中量的关系。

反应物氢氧化铜必须新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其中氢氧化钠必须过量,因为氧化亚铜在酸性条件下会被还原成铜单质。乙醛被氢氧化铜氧化生成乙酸和氧化亚铜,乙酸在碱性环境发生中和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

扩展资料

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的反应(即婓林反应)

2Cu(OH)₂+CH₃CHO+NaOH ---△→Cu₂O↓+CH3COONa+3H₂O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方程式:CH₂OH(CHOH)₄CHO+NaOH+2Cu(OH)₂---△→CH₂OH(CHOH)₄COONa+Cu₂O↓+3H₂O

斐林试剂是二价铜离子的酒石酸钾钠配合物,可以被脂肪醛或还原性糖还原为氧化亚铜。斐林试剂为深蓝色溶液, 在与脂肪醛或还原性糖共热时, 蓝色消失,析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在氧化亚铜析出过程中, 反应液的颜色可能经过由蓝色→绿色→黄色→红色沉淀的逐渐变化,反应较快时,直接观察到红色沉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斐林反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斐林试剂是由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
新配制的Cu(OH)2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既醛基)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8-24
斐林反应是用新配制的Cu(OH)2溶液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使醛基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的反应,可用于鉴定可溶性醛基的存在。斐林反应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第3个回答  2020-03-24
配制方法:0.1 g/mI NaOH(甲液)和0.05 g/mI CuSO4(乙液)。甲液配制方法是将50 g氢氧化钠和137 g酒石酸钾钠溶于500 mI蒸馏水中(贮于带橡皮塞的瓶中)。乙液配制方法是将34.5 g结晶硫酸铜溶于500 ml水中,加0.5 mI硫酸。混合均匀。
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一般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或在2 mL甲液中滴4~5滴乙液),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一中为60℃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现砖红色沉淀;如待测液中不存在还原糖,则仍然呈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