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自然灾害1000字的小论文

如题所述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对自然的不断改造和对自然界的变化不断适应的过程。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至少是地球表层的生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原生的自然环境了,而是愈来愈深刻地融人了人类活动的意蕴。同样,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无论遥远的过去抑或现在,这种影响往往都是以形形色色的灾害这一极端形式呈现于人类面前的——也不仅仅是人们通常看起来的那种短暂的、偶然的、局部的或外在的干扰,是可以采取类似外科手术刀一样的技术手段就可以消除的,或者如同浪花般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化解于无形,而是潜移默化到人类社会的深处,弥散于诸如技术体系、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文化意识、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等各种人类事象之中,成为社会分化和文明演进不容忽视的动力之源。生态环境的种种看似不规则的扰动在时间之剑中变成过去,却又借助于其所造成的自然资源的空间变动过程和人类文化的信息传递之流而扩散开来,延续下去,并使人类的生命之河愈加汹涌澎湃。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之所以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人类的观念意识乃至人类社会本身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生态转向的大势,不也正是过去的,乃至远古以来愈演愈烈的这种自然与人交互作用的结果吗? 事实上,近二百多年来于西欧发端进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的现代化进程,同样是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变迁的一种动态响应过程。根据当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现代化进程之所以在西欧首先启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世纪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所形成的周期性爆发的重大灾害事件,通过劳动力和资源之间相对价格的不断变动,客观上对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不断进行调整,最终形成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2
重庆市是全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具有种类齐、分布广、发生频繁、损失重、危害大等特点。该市自改革开放以来救灾能力不断提高,1978年12月到2008年7月,全市共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000多万人次,抢救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100多亿元,该市各级财政安排救灾款20多亿元。

重庆市30年来解决了3000多万人次因灾缺粮困难,为近1000万人次提供御寒衣被,帮助灾民恢复、重建住房200多万间。从1999年以来,该市致力于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重庆2006年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灾害、2007年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2008年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庆民政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全系统动员、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救援。1997~2008年,全市投入救灾资金15.95亿元,有力保证了救灾救济工作的开展。据统计,2001年至2007年,全市救助灾民共3358.4万人次。

2008年,该市制定了《重庆市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保障预案》,全市所有区县、乡镇均制定了相应的灾害应急救助预案,至此,全市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建成以灾害应急响应、灾民生活救助、灾后恢复重建、备灾减灾为基本内容的减灾救灾工作体系。

此外,重庆市自上世纪90年代末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已建立完备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中城市低保平均标准(月/人)提高30.4%、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年/人)提高73.1%。低保制度惠及群众160万人,其中城市居民低保83万人,低保平均标准230元/人·月;农村低保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发展至今从不到1万的低保群众,惠及到现在的77万人。2007年,重庆市将城市低保对象中的80岁以上老年人纳入分类救助的对象中。另外,为了保障低保水平的适应性,从2008年4月起,由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对城市100户低保家庭生活开支情况实行记账监测,按月分析低保家庭生活状况,为调整保障标准提供决策依据。追问

我是六年级,1000字,是要灭鼠害的

追答

,大大地限制了经济作物的推广和普及。绝大多数村寨不通公路,交通不畅,通讯信息不通,这更加制约了乡村的经济发展。所以,近年来,老百姓依然处在五六十年代,粮食自产自销,自种自吃,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许多老百姓都进城打工了,原有的几亩土地都变成了荒地。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认识落后也是十分正常的。农民捕蛇、捉蛙、狩猎来弥补经济零收入的空缺也就不奇怪了。

而近年来,随着沿海的普遍开发,适龄青年外出打工,看到餐桌上的蛇竟然成为美味佳肴,价额还十分昂贵,这就更加激发了捕蛇挣钱的新途径。在当地一条蛇几十元,到达沿海竟然能卖到上千元,这样一算计,普通农民潜移默化成了不法的商贩,鼓动无知百姓大肆捕捉就成了新潮。当然了地方百姓见到了利益,就忘记了蛇是庄稼的朋友,害虫的天敌,只要发现哪里有蛇就会不顾一切去捕去捉,法就成了高唱的空头口号。

了解了一些小商贩,一场(5天为一场的赶集)可以收多少条蛇时,他们还叫苦,以前一场能收两三百条,现在不行了,只有几十条到一百条。如果我们按半年(184天,合37场)计算,这个数字是十分惊人的,如果政府再不严厉禁止捕捉行为,蛇将会从我们这个地球上消失,到那时贫瘠的庄稼地将会老鼠猖獗,害虫成群,土地千疮百孔,可能连现有的自给自销,自种自吃都是奢望。

前些年,农民在农业生产上投入是十分少的,老鼠少,蝗虫等其它害虫也少,一季庄稼费不了多少心就到了收割节。而近几年,庄稼地里老鼠成群,蝗虫成烟,农民为了那一季收成,在买农药上就要花巨资,而且,过量喷洒农药,对空气和水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夏天走进山村,走进庄稼地尽是农药味。从种种迹象表明,破坏自然,破坏生态环境就等于慢性自杀。纵观历史,动物和人是朋友,必须相互依赖,相互爱护,从生物链入手,蛇可以捕捉老鼠,蛙可以吞吃害虫,从而保护了庄稼,保护了生态,最终获利的是人。从另一个途径来剖析,蛇、庄稼、害虫、人这四者间,人是主导者,如果前三者都没有了,人还能活得快乐吗?不能。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联系起来思考,自然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但如果违背或者破坏其中的某一生物链条,人必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老鼠的天敌原本有很多种,导致鼠灾的直接原因是黄鼠狼、猫头鹰、老鹰、蛇等减少,根本原因则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严重失衡所造成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