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春风化雨》 反应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很急!!!

如题所述

剧情看似简单,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观看此电影,内心深处会跟随剧情一次次深深地被感动。

剧情一:一群新生来到美国弗蒙特州韦尔顿学院,开始了新生活。然而,在第一堂课上,他们就遇到一位另类的教师――基廷,这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在他的引导之下,学生们纷纷撕掉课本的序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冲出权威的束缚!这也是学生个性真正能够萌发、演绎和生长的关键之举。开始时,没有人照做,因为他们受传统的影响太深了,后来一个叫尼尔的学生带了头,因为他强烈要求自由,强烈反对传统,于是所有人都开始撕书。然而他的授课方法也与以往的教师大相径庭,是一种反传统的教学法,也是一种叛逆!这是对传统的最直接的叛逆!基廷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会自我思考”,它真实地反映了基廷老师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深的思考。老师的愿望总是美好的,总是希望带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但有时却往往会忽视学生的需要,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产生了惰性,把自己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教育就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其实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我觉得能培养出“会自我思考的学生”才是真正成功的教师。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很值得我们回味,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因为它隐藏了很多深刻的教育理念,把这些理念真切地贯穿在平实的每天发生的教育教学事件之中。聋校与普通学校相比,我们的学生显得知识面窄,在课堂中能与老师的思维发生碰撞的聋生非常少,但身为聋校教师,我们或许可以对传统聋教育对于聋生的培养目标提出质疑,或许可以对传统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讨论。无人争辩,无人取得真正的效果,这是怎样的一种工作境遇?
剧情二:基廷老师带学生们在校史陈列室聆听前人的声音,使学生们那么神秘、那么专注地感悟——珍惜时间、抓住现在!我们现在一再强调学习过程就是师生的生命历程,基廷老师早半个多世纪就已经认识到了而且已经这样教育他的学生。“珍惜时间、抓住现在”在影片进程中多次被基廷老师的学生提起,并且用以指导他们的行动。看到这里,我真是感触良多。我们的聋孩子,本来就是世界上学习知识最困难的一群人,可是,他们对于时间却是世界上最慷慨的一群人,他们中的一部分,每天可以在每一个学科,每一个课时,无所事事、目光呆滞、神情冷淡……可以玩笔,可以与同学聊天,可以玩手,可以睡觉,可以反复翻开自己的书包,可以在书上、桌子上、作业本上画自己想画的图画……这不完全怪学生,人的求知欲是天性,可是他们求知的天性被什么时候、被谁夺走了?想想这些我作为老师一定是有责任,可是,这个责任我负得起吗?我又怎么负责任呢?
剧情三:基丁老师带着学生在院子里“散步”。表演的几名学生刚开始的步子个性淋漓,可是走着走着,他们的步伐逐渐统一了,有规律了,旁观的学生甚至可以为他们鼓掌打起节奏。基廷老师正是用这别出心裁的“散步”活动,让他的学生生动、深刻地体验了盲从、随大流好象是人的“天性”,它对人们个性的施展起着多么消极的影响!我们在聋教育过程中,“盲从”吗?聋教育自诞生以来,真正取得了哪些方面的发展?哪些理念和做法是成功的?哪些理念和做法是应该进行讨论并改善的?谁在做这样的工作?
剧情四:基廷老师鼓励学生站上讲台,用另一种视角审视周围、审视我们朝夕与共的十分熟悉的情景。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换一个角度观察,一切是这么奇妙!从而学生们也牢牢地记住了,从不同地角度观察事物,常常能得到新的观感。这种认识观和我们所提倡的辩证法好象有异曲同工之妙呢!正如片名,基廷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春风化雨式的,是细腻而有效的,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而且是能内化为素养、外显以导行的。所以,当基丁老师被迫离开时,学生们突破校长的威胁,一个一个登上课桌,以无言的行动为他们的基廷老师送行,对他们的基廷老师表示支持,同时也是对无情地扼杀新生的教育理想,专制而保守的教育传统的强烈抗议!

本文来自:广州聋校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gzlx.org/kxfzg/onews.asp?id=22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