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的缺陷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些自相矛盾处。例如,许多重要人物的年龄都有矛盾
,如郭靖、黄蓉、段誉、慕容复等人的年龄。还有一些前后事件也有矛盾的地方。
二、有关历史和民俗方面的问题。金庸被誉为在文史和民俗方面有甚深的造诣
,但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不少在这方面不够准确、甚至是出错的现象。
三、为了制造奇幻的情节,不顾人物性格发展,不顾情节发展的合理性,不顾
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真实性。这类现象在别的武侠小说中是相当多的。一般说来,金
庸还是比较注意人物性格的描写的,但在他的小说中这一类现象仍然是有一些的。
四、一些和一般的评论不同的意见。这里所说的一般的评论,主要是指包括金
庸的好友倪匡在内的,港台的所谓“金学家”们所作的。近来内地的一些对金庸小
说的评论也急追直上力金庸小说的谀美大有超过港台“金学家”们之势。这部分内
容并不属于金庸小说本身的缺陷。
2
以下文章是综合网络上的一些看法。
(1)喜欢一个人,喜欢一本书,不是只是盲目的说他(它)如何好,也要知道他(它)有那些不足之处,固作此篇。看了许多别人对金庸的评价,所以不免受了他们的影响,甚至有抄袭的嫌疑,不过想起一位哲人说过:已经消化了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也就释然。
一、总体构思模式化、公式化。如在《笑傲江湖》中,分为五岳各派、少林、武当、日月神教八派,继而衍生出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八派之间的矛盾并非来自现实生活的矛盾,而是作者杜撰的。以金庸之才,如进行纯文学创作,未尝不能成为中国的巴尔扎克。但他却选择了本身有严重缺陷的武侠小说,任金庸有天大的本领,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金庸任是妙笔生花,也不过是“带着枷锁跳舞”。
二、脱离现实。有人说金庸是浪漫主义,然而,浪漫则已,却浪漫的不够彻底。以金庸之才华,何不来个彻底浪漫,创造一部新时代的《西游记》?有人说金庸是魔幻现实主义,“魔幻”有之,“现实”却未必。即使有那么一丁点儿现实,也在虚无缥缈的魔幻宝瓶里化为血水了。
三、融武侠与历史于一体,是金庸小说的特色,却也有以假乱真的副作用。金庸这种亦真亦假、虚实交织的信史写法,完全是对历史的歪曲,误导读者这个副作用,比这种写法的正作用要大得多。
四、情节重复、罗嗦。任金庸不断的变换时间、变换地点、变换人物、变换兵器,也摆脱不了重复与罗嗦。繁冗拖沓的打斗场面,一次次的出现,即使小学生也知道这样写不对。其实,《明报》之所以经久不衰,全靠金庸小说来装饰门面,小说可以带来金钱,金庸当然明白写长的好处,为了金钱,金庸背叛了自己的才华。
五、杀人、血腥的打斗、拉帮结派,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我们不要求小说成为生活教科书,但小说家却应该考虑小说带来的社会影响、社会效应。
六、小说创作违背意愿,创作态度不严肃。创作是一件庄严而神圣的事情,可是金庸却请人代笔。《天龙八部》请倪匡写了一部分是人尽皆知。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思路,而当倪匡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了之后”,金庸运用自己驾御文字的能力,竟顺着写了下去!这在文坛形成一股不良之风,金庸如此不严肃,非大家之风范。金庸背叛了文学。
七、哗众取宠。众所周知,《神雕侠侣》最好的结局,莫过欲让龙杨二人终生思念却不得相见,这一点金庸也提到过。但为了《明报》的销路,金庸不得不顺从大众心理,闹个皆大欢喜。文学不是闹剧,金庸此举,让人鄙夷。
我一直认为,广为人诟病的金庸书里的不科学,其实都是些先入为主傲慢的想当然。
金书里多有小概率事件的传奇,却没有不可能事件的意淫。我其实有个小方法,金书的缺陷,其实看金庸自己的态度就知道了,也就是新修版对三联版改动的方向。(改动的方向,改动的方向……)所以我认为,金庸的局限,最大问题之一就在于为了保证通俗,多多少少不敢把主角(很多前期作品的主要角色)置于真正的道德困境和人生陷阱里。
大概是常说的主角光环的意思,但是没有批评意。因为主角其实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也没有无概率事件发生过。故而金书里配角作为作者更能自由支配的载体,比主角多了不少的悲剧与困境,而作者并不是为了衬托主角才写得这么惨,他们往往都各自丰富着,寄托了很多感情。而主角的困苦,就算有,也是一笔带过,绝不多写,不给读者太多时间代入。
所以《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困惑时,立马有母亲来自刎明志,有师傅以身作则;
比如《连城诀》里困在雪谷时,偏偏就主角有食物,金庸把人性的实验放在配角上,主角是读者要代入的,他不太敢动;比如《天龙八部》,一个乔峰的困局,要用喜剧性的二个兄弟来冲淡,而段誉虚竹也有心理困境的,却写得极隐晦,粗读绝读不出来,只有个神仙美眷美满结局的模糊概念;
比如《笑傲江湖》令狐冲经历的人性险恶绝不弱于林平之,但是令狐冲经历的这部分却不能写得明显了,只有些简短的概述和惊鸿一瞥的念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的人物性格极丰富,却只有在情爱上的困境敢写一些(已被骂成渣男),其他的都不怎么敢写;《神雕侠侣》的过神心理很值得赏析(正正邪邪),但很多人粗读多半觉得杨过一直正义而讨厌黄蓉等。三联版里,也只有个韦小宝,封顶之作,才敢真正地去多写一些心理。然而在《鹿鼎记》的后记,金庸这么说:“这篇小说在报上刊载时,不断有读者写信来问:“《鹿鼎记》是不是别人代写的?”因为他们发觉,这与我过去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其实这当然完全是我自己写的。
很感谢读者们对我的宠爱和纵容,当他们不喜欢我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段落时,就断定:“这是别人代写的。”将好评保留给我自己,将不满推给某一位心目中的“代笔人”。有些读者不满《鹿鼎记》,为了主角韦小宝的品德,与一般的价值观念太过违反。武侠小说的读者习惯于将自己代入书中的英雄,然而韦小宝是不能代入的。在这方面,剥夺了某些读者的若干乐趣,我感到抱歉。”往下为私货:后来,世纪新修版时,金庸早已过天命之年。所以不再顾及读者,他将段誉虚竹的困局写明了些,王语嫣是心魔最后离开了他,他自己也出了家,虚竹的婚姻和门派可能都会困难重重;
所以袁承志爱的是阿九,但是要遵守信义,要一辈子守着青青;所以张无忌其实并没有完全选定赵敏,谁推动的力大,他便最“爱”谁,实际上一个都放不下……但是说金庸老糊涂了的言论纷至沓来。事实上,这些改动还不够好,金庸自己也不满意,但是阻挠声也多。当然阻挠的理由很多,有些也很有道理。面对阻挠和类型限制和本身笔力,金庸最后也折中了,也恰好体现在《鹿鼎记》新修版放过了韦小宝,最后没有改动结局让他家破人亡。
金庸自称有两个原因,一来在于韦小宝那样的人不会输的。第二个原因原话不记得了,用我的话说,是因为要表现的在于一群人一个时代,主角给读者代入就好了,不必要改动一个人。出新修版时,金庸说再十年,也就是94岁后年时,还要再改小说。不考虑是不是真的,我还是挺期待的。
武侠,古有七侠五义,薛刚反唐,说唐,说岳之类,今有梁羽生,金庸也。武打加爱情点缀,再加 故事离奇,能飞檐走壁,功夫高深莫测,什么蔡花宝典,少林功夫,武当之类,关键地方,且听下回分解。娱乐型,地摊上种类繁多,可以批量生产,看过了什么没留下。国外也有,什么侠盗之类……
金轮死后,中原武林盛况空前!杨过,郭靖,黄药师,周伯通,南帝,等等。为什么不能直驱蒙古包,将那些个啥尽数干掉,而要一面喊爱国,一面云游四方,死等鞑子来改襄阳,以全郭靖忠义之名?幻想小说与历史结合太紧,常出现如此悖论,没办法的事。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老老实实练武功,一辈子都不会有进步
最好,无论怎么评论,都是小说而已,本身就是假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