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国的电影产业这么发达,但是文学产业似乎完全

如题所述

韩国的知名汉学家、韩国文学翻译院理事朴宰雨,在二十世纪初来中国时,经常惊讶在书店看到写有韩文字的大幅海报,但在仔细确认后,又会非常失望。因为他觉 得当时被引介到中国的很多韩国作家和书都是在韩国不入流的通俗作家。他认为:韩流对外普及的过程可能会造成误解,就是有人会把韩国的大众文化当成韩国文化 的全部,从而伤及到韩国的精英文化。

韩国当代纯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充满想象力的,对于日常琐碎细节的刻画,所以韩国文学作品会有混合着陌生和熟悉的特质,只是现实中的反馈却不尽如人意。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申京淑的《寻找母亲》一书,在韩国曾卖出200万册,在中国第一版,不过万册。人民文学出版社韩国文学编辑仝保民也观察到,真正严肃的韩国文学作品受到中国出版界的关注,基本局限于非常出色和有读者缘的少数作家。
在韩流炽热状态下,有学者曾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其中一种常见的观点是,它正好赶上中国国内年轻群体写作和阅读需求的上升期,即使在国内,相仿的青春文学阅 读也是一个出版界的热点。而作为一个需要了解市场的专职译者,薛舟因为敏锐捕捉到作为阅读群体重要一脉的青春读者,所以在一开始选择纯文学译介时,他没有 去选择韩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而是选择了更鲜活,更容易让人有切肤感的当代作品。

国内对韩国文学的引进是不够的,关注度当然也就不够,其实中国对韩国电影的引进也不够,大量韩国电影是不能在国内公映的,网上看韩国电影的还是少数,每年说的出来名字的也就那么几部,可韩国电影一年能拍几百部啊,连电影都没多少人看,更提去看韩国较为严肃的文学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