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生活体验,谈谈你是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的处世之道

如题所述

译句: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句话在阶级矛盾尖锐激烈的时期是不可能做到的。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少些计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是可以做到的。这还能促进团结,使社会安 定。 生活体验: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个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

现在,我不仅知道了这句话的含意,还知道了一个启示: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浪费了我很多时间的哦,请采纳我吧,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0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那是儒家所追求的待人接物的美德——恕,意思是自己做不到的或讨厌的事不能强加到别人身上。例如说:家里,妈妈要我去倒垃圾了,但我不愿意,就把自己家的垃圾放到别人家门口,别人家就只能帮助我们倒了。这就是不道德的。
第2个回答  2011-10-23
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时,不要心胸狭窄,应该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如果将自己不喜欢的硬推给别人,不仅会破坏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的僵持而不可收拾。
第3个回答  2011-10-22
楼上两位解答的很好,意思也表达的很清楚了,在字面的意思上我就不解释了。
我联系实际的生活体验谈谈,现在的社会正是缺乏这样一种理念,甚至非常擅长用这个理念的反义词来行事。
一但自己受了另一个人的不公平待遇,或者是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平待遇,人们的心中就产生了把这样的痛苦施加给别人,在这样的行为中甚至能获得快感,获得公平感觉。
也有善良的人,自己遭受过的痛苦知道什么味道,必然会同情那些相同遭遇的人,当然不会主动把这种痛苦施加与人,可是细数这样的善人社会上并不是很多。
社会为何陷入“恶性循环”?
我失恋了,男友背叛了我,我再谈恋爱不相信感情了,用前男友对我的方法对待现任男友?
我当小工的时候被大老板踩在头上欺负,现在我成大老板了,我也欺负下面的,多解气,终于扬眉吐气?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何社会会变成这样,因为人们都缺乏一种正确的理念,没有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大家只知道贪婪的弥补自己心灵的缺憾,殊不知这正是心灵贫瘠的一种表现。
第4个回答  2011-10-25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