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7-27
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一个行动上的巨人。我觉得,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也一定会是行动上的巨人。因为人的思想决定行为,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意识做主导。都是想到才会去做。这个小可能是显意识的,也可能是潜意识的。就像人要喝水,吃饭一样,哪有没有存在有上进心,然而去行动。跟不上的人呀,其实是没有的,如果有,只能说明那个不是上进心。而只是一时冲动罢了,错把冲动当成上进心。行动也当然自然就跟不上,所以这个问题的根本。就不在意缺乏方法,而是缺乏不断进步的愿景,是心不在,所以这个问题向所有的回答都是错了,也包括我过去。有一些行为。这种愿景也可以称的是上进心,换个词更容易理解,叫做内驱力。但凡是有力气力的人,这些人迟早都会要出人头地的。他们的内驱力,他们的心会把他们带到别人去不了的地方。他们没有方法技巧,也能够创造出方法和技巧。毕竟心生万法,就像我们曾经谈恋爱一样。有人教吗?没有,但是我们有一颗恋爱的心,慢慢的,一切都会学会的。所以成功的一切前提就是你要有一个上进心。心事,原因心在,行动就在,结果就在。只要有一颗上进的心,你将来一定会成为行动上的巨人。
第2个回答  2020-07-27
一,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完美主义要不得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Robert B Slaney的研究,拖延症与完美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其实道理很好理解,完美主义者普遍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并且给自己定的目标也高,所以在执行之中就很容易体会到焦虑和压力,进而大脑开始形成自我保护机制开始慢慢的做事,就形成了拖延;
相反的,普通人相对于完美主义者更不容易形成拖延症,因为普通人往往也不会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
完美主义可能会导致以下一项或多项:倾向于负面地评价事情结果、负面评价自己的表现、刻意避开别人评价自己、强化自己的社会自觉即公德心、增加恐惧感和焦虑、令低迷的情绪持续、工作狂倾向,以上的特质更会造成完美主义者的自我认证失调,进而会提高其焦虑感。
所以请对自己好一点,不要凡事太过于强调完美。
二,目标要具体,并且每一步要容易实施
很多人给自己定的目标太空泛,比如,一个学生的目标是把雅思考到7分,之后就开始努力学习,这样不出拖延症才怪,因为他只给出了一个大的目标。
但是这个目标具体要怎么实施,没有细致的可操作的步骤,如果他细化步骤:把听说读写的训练平均的分配成任务到每一天,做成一个细致的学习计划,但是每天的学习计划又尽量别超出自己的实力太多,免得给自己造成失落感,这种细化的,简单的,易操作的,才不容易出现拖延症,反之,如果每天的任务定的高于自己的实力太多,则很容易出现拖延症。
三,开始需要毅力,但是后期需要习惯
想完成一个长期的目标,完全靠人的毅力去驱动自己,是很累,也是很难坚持的,不过,这里是有技巧的。
前期开始做确实需要毅力去推进自己,一般的来说,最开始的一个月是最难熬的,但是只要努力的熬过去第一个月,你就能看到很多的收益,有了收益,这种正反馈就会更加的推动你继续下去,这时习惯就形成了,用习惯去推进行动就是自然而然的,最理想的状态了。
比如说,你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太壮实,所以你做出了一个决定,要通过做俯卧撑让自己变壮实一点,一般没有健身习惯的人,做个十几个俯卧撑就做不下去了,首先,你不能逼自己,如果你一天只能做10个,就做10个,过个三五天,开始给自己加量,具体加多少看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通常是增加组数和次数。目的是让自己看到正反馈,有更强的动力坚持下去,当你把做俯卧撑这个活动坚持了一个月后,你的身体肯定能看出比之前确实壮了一些,这时由于你得到了相当大的正反馈,之后靠习惯就能推进了,你会感觉做俯卧撑是种乐趣了。
四,建立奖惩制度
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激励机制继续多增加一些正反馈。
比如:你的目标是通过四级考试,每达成一个小步骤的时候就奖励一下自己,这个奖励自己觉得合适就行,比如背完多少个单词就买点吃的犒劳自己。
五,学会包容自己
人难免有懒惰的时候,如果当天感觉自己不在状态,无法像每天的效率那样完成任务,那大可不必对自己自责,完全可以给自己放一天假,休息一下。
第3个回答  2020-07-27
1. 理解一件事: 理智和认知只能提供行动的方向,情绪和感受才能提供行动的动力
2. 如何去做: 运用 小步子 原理,先做后想,而不是先想后做,Just do it~
先解释第1条:
题主的上进心就是所谓的理智和认知,觉得自己“应该要上进,否则会落后,应该要健身,否则不健康,应该要早睡早起,否则浪费时间”,而其实行动是不受“理智和认知”控制的。真正能够提供行动上的动力的,是你对一件事情的情绪和感受,只有你在一件事情上,真正感受到好处和愉悦了,你才能真正有行动的动力。
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意志力不如别人,自己自律的能力不如别人,其实每个人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都差不多,绝大多数人都是好逸恶劳的,不用怀疑自己。只不过人家为了能有行动,提供了很多情绪上的动力,比如他们真正喜欢一件事情,那当然就自律了,比如人家要做的事情和自己的人生目标一致,比如人家体会到了不睡懒觉的好处,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每天健身的好处,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做一件事情的好处,所带来“正反馈的情绪和感受”,这种“情绪和感受”会不断加强你“理智和认知”方向上的动力。
再看第2条:
其实我们刚刚出生的时候,不会这么复杂,也不会去思考题主问的“上进心”这类“理智和认知”的问题,只是单纯去做
后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大,就开始慢慢习惯了在做之前先想,先计划,先权衡利弊,但是导致“想的多,做得少”
如果想要有行动力,可以有一个方法,叫做小步子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在行动路上迈出微小的一步,获得微小的进步。让每一次的进步,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基础。 小进步能够让人在情绪和感受上(不是理智和认知上)体会到进步和行动的好处,也会塑造一种希望感(正反馈的情绪与感受),让自己在情绪和感受上相信改变和行动是可能的,并促使自己不断迈开步伐。
比如,告诉自己:
就做一个俯卧撑,不难吧?就做一个,不想做了,就不做了
一件事,就做10分钟试试,不难吧?不想做了,就停下
想改变睡懒觉的习惯,那现在就离开床上站起来走一圈,如果还想睡,就回来,不难吧?
但是往往当你用行动跨出这小小的一步后,你会发现,其实改变和行动没有你想的那么难,你身体先做起来,脑子其实还没来得及去“想多”,就能做下去了
慢慢的,你就是行动的巨人了
第4个回答  2020-07-27
你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今年10月,要学成一项技能(例如写作)

这个目标现在已经成为了你行动的指引,但是记住一点:人天生都是有惰性的。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你可能会给自己设定一些阅读任务,然后开始写作。

但是几天过后,你就会发现,一旦断了,就很难坚持下去。

所以第一点我想告诉你的就是:

一、你要学会量化目标

还是拿写作举例子:学会写作,其实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

是随便写出一篇文章?还是1个月后,写出一篇故事型的文章,发布在各个平台,获得10W+的阅读量?

显然后者才算是可量化的目标。

一般来说,可量化的目标具有“SMART”这样5个特征: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给出具有的时间限制,制定一个可接受并且可实现的目标,并且可以用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

也只有最终目标是可量化的,我们才能清晰地认知这个目标,让目标来指引我们的行动。

但是目标设定过后,如何行动仍然是一个大问题,所以:

二、你要学会分解目标

很多人的目标设定没有问题,但偏偏中途放弃,罪魁祸首就是:不会分解目标。

不妨思考一下,当你设定了一个清晰的目标,比如:6个月内成为公司部门主管,实现收入翻番。

但是怎么去实现,很多人就犯懵了。

很多人的做法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好好努力,埋头苦干。结果努力半年之后,发现自己似乎没有太大的进步,升职加薪也遥遥无期。

显然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是:目标设定后,你首先需要的,不是给自己打鸡血,而是把部门主管的职业技能进行拆分:比如拆分成A、B、C三个技能。

然后对照自身:看一看自己离部门主管,还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差距。

知道能力差距以后,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充电,缩小与部门主管之间的能力差距。
第5个回答  2020-07-27
如果,你现在是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想要变成行动上的巨人,这个过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实的一步一步往前走。
所以,你现在要做的事,先把你要完成的目标先写下来,你要做一些什么,才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分解成每年要完成的东西,每个月要完成的东西,每天要完成的东西。
然后,按照你自己做的一个规划,去把这些东西完成好,这样的话,才能够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这里重在落实你所规划的内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