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孙女—周晔的介绍

如题所述

  鲁迅侄女、周建人女儿

  人物简介
  周晔, 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
  周晔生于上海,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自建国后一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周建人在晚年口述,周晔执笔,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周晔还独立撰写过《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一书,是她研究鲁迅的姊妹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品介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主题:这篇文章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见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课和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篇课文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7课 课程改革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3课 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0课)。
  《鲁迅故家的败落》作品介绍
  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这部书介绍了周家的家族背景,附有详细的周氏族谱和相关人物介绍。周建人自记事起回忆,从自己的视角记录周家的败落轨迹,也记录了鲁迅三兄弟的成长之路。这本书给鲁迅研究提供大量真实的,生动的材料,读起来也富有趣味。
  《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1927-1936)》作品介绍
  鲁迅晚年在上海生活,周建人一家也在上海,两家过往甚密。周晔也和鲁迅比较亲近,她曾写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是周晔后来写就的一部回忆录,是对伯父晚年岁月的最新解秘,也是研究鲁迅的必备书籍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7
有没有搞错 啊 明明是侄女啊

 周晔, 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   周晔生于上海,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自建国后一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周建人在晚年口述,周晔执笔,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周晔还独立撰写过《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一书,是她研究鲁迅的姊妹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2个回答  2011-11-09
周晔, 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鲁迅三弟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鲁迅先生的侄女。
周晔生于上海,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自建国后一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周建人在晚年口述,周晔执笔,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第3个回答  2011-11-07
周晔, 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鲁迅三弟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鲁迅先生的侄女。
周晔生于上海,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自建国后一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周建人在晚年口述,周晔执笔,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周晔曾经说过:“我们是来自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可是,我们从来不觉得自己特殊,我们要跳、我们要跑,我们做的游戏就是老师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也许听不到你叫我的名字,我也许握不到你伸过来的双手,可是,你能看到我脸上的汗水和我脸上的笑容。老师说,运动是谁都能懂的语言。
共享奥林匹克阳光·运动改变人生
  在我们的学校有三个奥运会,小小奥运会、小小残奥会、小小特奥会。我们每个同学都会一项运动。因为老师说,运动改变人生,运动使人快乐。”   孩子们很快乐,他们的笑容很美,我们想让读者们看到,但是为了这些特殊的孩子,我们最终决定重新拍摄,虽然只是背影,我们却希望大家能跟我们一样感受到孩子们的活力。   这个手语是“人”   这个手语是“爱””   用手语报数   舞台上,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正在动感的韵律中跟着节奏摇摆,红彤彤的小脸上挂着纯真的笑容,但是眼睛却无一例外地看着舞台下与他们用同样姿势起舞的老师。老师背后还有一位默默看着台上的女士,不时露出欣慰的微笑,她叫周晔,是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聚光灯下的孩子们是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儿。让这些孩子们跟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是这位有23年教龄的老师最大的心愿。   1982年从普通师范学校毕业后周晔成为一名教师。看上去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让她想象不到的是,她将要面对的学生,是一群听不见声音的聋儿。“理想跟现实的差距,让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对这份工作都不用心。”教这些孩子需要比常人更大的耐心,没有经验的周晔病倒了。当同学们把抓着不同药片的小手伸到她病床前时,一心想转行的周晔决定留下,留在这群用心爱她的学生身边。“对这些孩子,只要你付出一分,他们就会回报你十分,你的心灵总是被他们的纯真触动。”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品介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主题:这篇文章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见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课和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篇课文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7课 课程改革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3课 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课)。
《鲁迅故家的败落》作品介绍
  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这部书介绍了周家的家族背景,附有详细的周氏族谱和相关人物介绍。周建人自记事起回忆,从自己的视角记录周家的败落轨迹,也记录了鲁迅三兄弟的成长之路。这本书给鲁迅研究提供大量真实的,生动的材料,读起来也富有趣味。   《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1927-1936)》作品介绍   鲁迅晚年在上海生活,周建人一家也在上海,两家过往甚密。周晔也和鲁迅比较亲近,她曾写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是周晔后来写就的一部回忆录,是对伯父晚年岁月的最新解秘,也是研究鲁迅的必备书籍之一。
作为校长,周晔很少有机会给孩子们上课,但是她曾在一线任教19年。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她认为很多东西其实是那些聋儿教给她的。“孩子们身上那种渴望学习,渴望知识,渴望跟正常人沟通的强烈愿望,总是不断地敲打我的神经,是一种对我品质方面的教育。”   “我教过的学生里有一个叫李筝(音)的孩子,她是开学一个月后转来我们班的,那年她7岁,来的时候只会发出含混而又简单的音节。‘ge’这个音需要舌根儿抬起才能发出来,但是我们没法看见这个抬起的动作,于是我就把她的手放在我的下颌,感受我的口腔变化。就这么练了一个星期,几乎不见起色,李筝偶尔可以发对一两次音,可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的我想放弃了,大不了就把‘ge’念成‘ke’吧。她看着我的眼睛,很迷茫。可还是把我的手放在她喉部下面,把她的手放在我的下颌,继续想通过手来感受这个发音变化。她很想学会这个音,学会叫哥哥,跟家里人讲话。当她的小手紧紧抓着我的时候,我抗拒不了这个孩子对学习的渴望。整整十天,李筝终于会叫哥哥了。现在她跟人交流已经不成问题,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康复研究所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   不能轻言放弃,是这些孩子教给周晔的,让她受用一生
第4个回答  2011-10-27
物简介
  周晔, 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   周晔生于上海,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自建国后一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周建人在晚年口述,周晔执笔,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周晔还独立撰写过《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一书,是她研究鲁迅的姊妹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品介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主题:这篇文章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见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课和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篇课文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7课 课程改革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3课 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0课)。
《鲁迅故家的败落》作品介绍
  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这部书介绍了周家的家族背景,附有详细的周氏族谱和相关人物介绍。周建人自记事起回忆,从自己的视角记录周家的败落轨迹,也记录了鲁迅三兄弟的成长之路。这本书给鲁迅研究提供大量真实的,生动的材料,读起来也富有趣味。   《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1927-1936)》作品介绍   鲁迅晚年在上海生活,周建人一家也在上海,两家过往甚密。周晔也和鲁迅比较亲近,她曾写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是周晔后来写就的一部回忆录,是对伯父晚年岁月的最新解秘,也是研究鲁迅的必备书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