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相信自己”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中获得平衡?

如题所述

首先建立自己的疆域界限。

创作思路:

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正文: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也就是说,人要做到智慧、通达,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办何事、处何人,自己是主动者,做事、为人前,要充分了解自己,不能依靠他人。这样,我们心态就会端正,心理就会平衡,对于成功、失败也会坦然处之了。

人,处于社会中,不可能离开环境。有人说,人是生活在网中的。然而,这张生活的网,个中不如人意者十常有八九。

于是乎,地位不显赫,经济不充裕,我们埋怨父母无能;学业不理想,成绩不突出,我们疾恨老师低能;单位不如意,工作不顺利,我们感叹生不逢时;家庭不美满,孩子不争气,我们痛恨对象不好……我们怨天尤人,我们牢骚满腹。

成功时,人往往称自己能耐;失败时,人常常说环境无奈。究其原因,我们不敢面对现实,不惮正视生活,甚至是不愿解剖自我。越王勾践认清了自己,没有抱怨,从自身出发,公开自我批评,什么地方倒下,什么地方爬起,十年积蓄,终报仇雪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9
建立自己的疆域界限。知道自己的事情最终是自己负责,认真为自己做决策。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的善意,从他人的建议中获取信息。知道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有可能犯错。认真比较思考鉴别。
第2个回答  2019-03-19
众口难调,我们永远无法使所有人都满意。结合补充问题的回答,想明白这不是一次对或不对,要求结果的测试,别让过分追求完美捆住我们的手脚。所以,想清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然后,坚持它。无论是求真还是掩饰,特立独行还是寻求认可,这都是你的选择,只能由你自己负责。
第3个回答  2019-03-19
大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知识储备量所决定的判断标准的优劣,以及坚持还是顺从的动机。前者我就不多说了,如果知识储备丰富使你形成了一套明确的价值体系,那么你自然可以做出目前层次下的明确判断(虽然也许这并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坚持还是顺从,这会因情境、动机不同而大有不同。当几个人在讨论一件事时,大家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这时,人的心理会变得微妙而复杂:如果我坚持,大家可能会觉得我有主见,但万一被证明我是错的,那我会丢脸。如果我顺从,那可能大家会觉得我谦虚,但也可能会觉得我没主见。而如果这事和我利害相关,那就更麻烦了。到底要面子还是里子?这真是个问题。所以不要想得太多,自己想怎么来怎么来,看淡点。
第4个回答  2019-03-19
不要关心结果,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发自内心地明白(我指的是接受其成为自己的人生观),人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自身的成长、提高,并享受这种成长的喜悦和满足,而不只是单纯地从一次次结果中体验快乐,那么,他自然而然就会对结果看得比较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