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控股斯巴鲁,国产愿景还会远吗?

如题所述

日前,斯巴鲁本社发出的一则消息震惊了汽车圈:斯巴鲁主要股东与第一大外股东(即丰田汽车)达成协议,丰田对斯巴鲁的股份由16.8%增持到20%,根据日本相关法律,这也意味着斯巴鲁正式成为丰田的子公司,同时斯巴鲁的财务报表也将纳入丰田财报。

大家对于丰田与斯巴鲁的合作,可能印象最深的就是GT86与BRZ,实际上二者合作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05年。斯巴鲁是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旗下子公司,在其与美国通用汽车解除业务合作后,斯巴鲁接受了丰田汽车的出资。2005年丰田持股比例仅为8.7%,随后进一步提升至16.8%。

斯巴鲁落到这般田地,主要是由于产品与主要市场太过单一了,讲道理年销量100万辆级别的汽车品牌根本算不上小众,不过细看各个单一市场的销量分布就知道,斯巴鲁实在太依赖美国了。2019年全年斯巴鲁共在全球范围内销售104万辆新车,其中美国一个市场就占了70万辆,再算上加拿大市场交出的5.8万辆的成绩,超过72%的斯巴鲁新车都卖给了北美。日本本土排在第二,13.1万辆的成绩中规中矩,而中国2.5万辆的成绩也在情理之中。

斯巴鲁在北美一直主打的是低端市场,由于有着同级别中比较出色的全时四驱系统,所以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很受欢迎。斯巴鲁旗下的产品在北美市场的起售价都在1.9万至2.5万美元左右,即便是在国内平行进口已经炒上天的新款WRX(非STI版本),其售价也不过2.7万美金,定位没比思域高多少。

随着近两年其它对手在舒适度及做工方面的不断进步,只靠一副四驱打天下显然是不够的。再加上斯巴鲁大量换装动力一言难尽的四缸发动机,这在六缸起步的北美市场简直是自寻死路般的操作。开惯了300马力家用车的老美肯定会说:我能惯着你,也能换了你。

在中国市场的败北就不必多说了,尽管进口品质是斯巴鲁在国内的一大亮点,但是超长的维修周期以及高昂的配件价格,点中了国内消费者的痛点。消费者反馈的真实案例表明,20万的进口力狮,其养护成本相比奔驰C级或宝马3系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与传统日系车省钱耐造的形象非常不符。

斯巴鲁的国产化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焦点,当年斯巴鲁选中的是奇瑞汽车,但当时的法规要求合资企业再国内不得超过两家,当时丰田已经持有斯巴鲁16.5%的股权,被认定为是丰田的子公司(在日本法律层面上并不算),再加个一个“奇瑞斯巴鲁”那就成了丰田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主机厂,自然不可能获得资质。

根据目前最新的政策法规,中国将在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该政策将直接给斯巴鲁“松绑”,国产化已经没了政策包袱。

另外,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能有什么好处?通俗来说就是,你以后很有可能开上搭载丰田THS混动技术的斯巴鲁,也有可能开上拥有全轮驱动的丰田。当然还有就是,更新的86/BRZ以后一定会更强,没有实现梦想的,就好好等待吧,丰田是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此外,斯巴鲁的国产前景还是面临较大挑战,目前斯巴鲁是清一色的燃油车,即便是新一代XV、森林人也仅有油电混动,这样的产品体系显然不能满足国内的“双积分”要求,建厂不可能像特斯拉那样顺风顺水。不过,随着丰田和斯巴鲁合作的不断深化,双方联手研发电动车平台能够落地,无疑会成为国产斯巴鲁的重要“敲门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