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学的辨证论治

如题所述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就是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所收集的资料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一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就是在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我稳定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同一邪气致病,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可以导致疾病的多变性和证候的多样性,表现出不同的证候,例如:感冒,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的因素和机体反应的不同,可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候。只有辨别清楚感冒的症状是属风热或是风寒,才能确定采用辛凉解表或是辛温解表方法,给以适当的治疗。例如:用辛温解表方药麻黄汤来治疗风寒感冒,用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来治疗风热感冒。再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季节的不同,治法也不相同,夏季感冒,多挟暑挟湿,须用芳香化浊药物,以祛暑湿。故治疗暑月感冒时可用新加香薷饮方药来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又例如二个不同的病人,一个是患久泻脱肛,另一个是子宫下垂,这些都是不同的病证,但如果都表现为中气下陷,就可以用补中益气汤的方药治疗,补中益气汤能升举清阳之气,使中气旺盛,达到治疗脱肛和子宫下垂的目的,故可采用异病同治方法。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病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不同的病因可以导致相同的机体反应状态;相同的病因,由于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或其他影响因素的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机体反应状态,这就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每个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病理,有一定的发展演变规律,包括了邪正斗争的全过程。证候是呈现于外的综合性、特征性的总结,是邪正斗争在特定阶段总的形式,是认识疾病的途径和方法。由于病种不同、个体差异、病程变化、治疗影响等因素,使得疾病中所表现的证候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有些疾病患者,其病情可出现瞬息变化。原来是薄白苔,现已为黄腻苔;昨日恶寒发热,今日但热不寒;昨日尚在气分,明日可能已入营分或血分等。病情的变化,有可能提示疾病本质已有变异。因此,一旦证候变化,其证名诊断也应随之而变。故辨证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把证候诊断固定在一个时间或空间,而应进行动态观察,随着证候的变化而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