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形象在红楼梦中有什么深刻意蕴

如题所述

  晴雯处于封建社会奴役压迫下的最低层,她却不因此看低自己,“心比天高”,保持了做人的尊严。第三十一回的晴雯“跌扇又撕扇”,先写晴雯在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的扇子跌折,这时宝玉正闷闷不乐,便训斥了她几句。宝玉的训斥明显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于是她就还击,晴雯的舌枪唇剑猛烈地投向了宝玉,结果是把宝玉“气得浑身乱战”,体现了她身上的那份自尊以及她与宝玉间那种既是主仆又是朋友的特殊关系。然后宝玉让晴雯拿果子吃,晴雯又是一阵奚落,然后便发生了很久以来传为美谈的“晴雯撕扇”。这是晴雯与宝玉间的冲突,反映出宝玉对晴雯一向没有采取过主子对奴才的态度。晴雯但对于宝玉的忽然发作,不是吓得低头服软,而是毫无奴才的软弱,断然表示气忿和不服。在晴雯的内心里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听任主子奴役、侮弄或践踏的奴才,她所珍惜的是互相尊重和真诚相待,因此即使是在宝玉面前她的自尊心也不能受到伤害。而宝玉看惯了别人对自己的奴颜婢膝、媚主求荣,因此特别珍惜晴雯的全无"媚骨"。
  晴雯“风流灵巧”,使人不禁喜爱她,怜悯她的遭遇。第五十二回的“勇晴雯病补孔雀裘”,重在反映晴雯身上的“勇”和“巧”字,并且又一次再现了她对宝玉那份纯洁而真挚的感情。当时,连京城最高的裁缝铺里的裁缝都没办法补这个东西,而晴雯正受风寒,“病得蓬头鬼一样”,但为了让宝玉明天能够穿上华贵的雀金裘出去,而且不至被贾母、王夫人发现被烧的窟窿受到责备,她“少不得狠命咬牙捱着”为他织补。她虽然心灵手巧,无奈“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补完后,已是筋疲力尽,“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已嗽了几阵,好容易补完了„ „嗳哟了一声,便身不由自主倒下。”“抱病补裘”这一幕就足以让我们不禁对这位作者笔下的“既勇又巧的晴雯”又爱又疼。这一段不仅肯定了晴雯的聪明能干,异乎寻常的顽强毅力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进一步写出了她和宝玉间那种奴婢兼朋友的关系之间所具有的实质内容,体现了一位少女纯真执着。
  晴雯蔑视邪恶,蔑视礼法,美丽而能干,不向恶势力屈服,必然会“遭人怨”、“诽谤生”,为统治阶级所难容。第七十四回的春囊袋事件,王善保家的奉王夫人之命抄检大观园,面对这样一种践踏人格尊严的行为,晴雯公开的表示对抗,她先是不开箱子,对那些气势汹汹的抄检者不予理睬。当王善保家的强搜到她的箱子时,她将矛头直指着王夫人。晴雯的目的在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晴雯维护了被压迫者的尊严,反抗了封建统治阶级对被压迫者的摧残。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她掀箱、倒箱,众目睽睽下对封建主子蔑视抗命,作为一个普通丫头,面对贾府统治者及其恶仆的赫赫威势,敢于当面表露出这样犀利的反抗锋芒,不得不令人有石破天惊之感。
  在第七十七回写晴雯被逐的文字仅两行,却轻描淡写地反映了她宁折不弯的性格。临死前她剪下自己的指甲、脱下贴身的小袄留给心爱的人,并叮嘱道“别人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晴雯受冤屈而死,选择了一种特殊方式,给冤枉的虚名充实进了实际内容。她就这样坦然微笑着仍带着浑身的傲岸不羁与锋芒毕露死去,惨淡却不失伟大。这是对使她蒙冤的黑暗势力的抗议,是失败之后进行了胜利的抗争。宁折不弯,这就是晴雯的本色,这就是晴雯的铮铮傲骨。晴雯光明磊落,真诚外露,绝不藏匿自己的真实情感。相比之下,薛宝钗的绝不得罪人、凤辣子在王夫人与贾母面前那幅奴才嘴脸、林妹妹的放不开心胸、袭人的聪明与虚伪,就显露无疑了。
  曹雪芹塑造晴雯这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艺术典型,就是让人们可以从晴雯身上充分地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意蕴和感受到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晴雯是清代社会广大被压迫的奴隶们反迫害斗争的一个缩影。表面看来,晴雯是贾府中又年轻又体面的丫鬟,和她的青年主子生活十分接近,地位很优越。但也是命运无常,一遇风浪,就如雨打落花、风吹败絮一般,或流落,或惨死,毫无保障。因为封建社会中主子对奴才的人身处置,有极端的特权。不少人认为像双儿那样百依百顺的女孩才是好女孩,但晴雯却表现的率真勇敢。
  晴雯之死是一部道德文化悲剧。晴雯之死源于中国传统世俗道德观的种种弊端,因为它与晴雯冲突太强烈了。中国传统世俗道德强调共性,消除个性,喜欢天下一统;强调中庸之道、明哲保身,赞赏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强调对权威顶礼膜拜,下级对上级绝对遵从。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豪门望族,这里不但有明确的“管理阶层”和“被管理阶层”的划分,而且在这两大阶层中又有尊卑贵贱之分。而晴雯的悲剧就是她无法做到“谦恭”。她外露而张扬,疾恶如仇,可以说是非常自我和刚烈,包括对待自己的主子宝玉,也是时常拿“硬话”应之,有时甚至会显得有些嚣张和跋扈。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或者说是小社会中,每个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处在众目睽睽之下,也都会给其他成员带来相应的影响和印象。若要使得大多数成员对于你的印象是好的,无疑“谦恭”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在那“主奴之分,等于冠履”的封建社会中,晴雯的渴望平等、追求尊严,晴雯的傲然独立、锋芒毕露,晴雯的勇猛无畏、个性十足,她在那些人眼中太“可怕”了,所以没落、腐朽、残忍的封建制度把她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晴雯这个艺术典型也揭示了人生悲剧。晴雯自幼孤零,身居微贱,连出身何处,父母是谁都不知道。只有一个“多混虫”姑舅哥哥和“色情狂”的表嫂。她在十岁那年被赖大家买作丫头,赖嬷嬷又把她像礼物一样孝敬了贾母,贾母又把她赏给了宝玉。所以说她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品尝过所谓父母之爱和天伦之乐的孤儿。“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她的命运的写照。晴雯“风流灵巧”早就“招人怨”了,“寿天多因毁谤生”因袭人的告密、从中作祟,致使晴雯最后带病被撵出大观园,在姑舅哥哥家的破炕席上孤独等死,乃至见到了偷偷来探望的宝玉,才猛烈痛切地感“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晴雯是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欺凌、侮辱的对象,最后含冤而死。这一切都向人们充分证明了晴雯所处地位的不幸。贾宝玉对于这样思想性格的一个小丫头满怀同情,在她抱屈夭亡之后,特意为她写了一篇长长的追悼词《芙蓉女儿诔》,以抒发自己内心的哀痛和愤慨。无论是社会悲剧,还是道德文化悲剧,像晴雯这样一个孤独无援的弱女子,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统治阶级与叛逆思想斗争的牺牲品,她的人生本身就带上了一层道不尽的悲情色彩。晴雯之死预言了宝黛恋爱必然失败,宝玉必然逃亡。因此,曹雪芹塑造晴雯这个反奴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是自然的、人类的,也是悲感的、壮美的、文学的。晴雯对封建阶级的反抗,不是一种偶然的孤立行动,而是清代社会广大被压迫的奴隶们反迫害斗争的一个缩影。曹雪芹艺术地、真实地反映了奴隶的反抗斗争,塑造出晴雯这个反奴性的典型形象,其社会意义是深刻而重大的。晴雯象一颗划破天际的流星,刹那间照亮了漆黑的夜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6

晴雯是清代社会广大被压迫的奴隶们反迫害斗争的一个缩影。表面看来,晴雯是贾府中又年轻又体面的丫鬟,和她的青年主子生活十分接近,地位很优越。但也是命运无常,一遇风浪,就如雨打落花、风吹败絮一般,或流落,或惨死,毫无保障。

因为封建社会中主子对奴才的人身处置,有极端的特权。不少人认为像双儿那样百依百顺的女孩才是好女孩,但晴雯却表现的率真勇敢。 晴雯之死是一部道德文化悲剧。晴雯之死源于中国传统世俗道德观的种种弊端,因为它与晴雯冲突太强烈了。

中国传统世俗道德强调共性,消除个性,喜欢天下一统;强调中庸之道、明哲保身,赞赏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强调对权威顶礼膜拜,下级对上级绝对遵从。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豪门望族,这里不但有明确的“管理阶层”和“被管理阶层”的划分,而且在这两大阶层中又有尊卑贵贱之分。

而晴雯的悲剧就是她无法做到“谦恭”。她外露而张扬,疾恶如仇,可以说是非常自我和刚烈,包括对待自己的主子宝玉,也是时常拿“硬话”应之,有时甚至会显得有些嚣张和跋扈。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或者说是小社会中,每个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处在众目睽睽之下,也都会给其他成员带来相应的影响和印象。若要使得大多数成员对于你的印象是好的,无疑“谦恭”是最好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红学家们研究晴雯这个人物,普遍认为晴雯具有黛玉之风。的确晴雯是曹雪芹笔下,文笔最多的丫鬟,后世人称“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在曹雪芹给晴雯的判词中,是这样说她的一生的,“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的存在就是为了衬托和发扬林黛玉的反抗精神的,她的所作所为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
  对于王夫人用小恩小惠笼络丫头的作为,她极为鄙视,很是看不上。对于以主子为首,只知讨好主子的袭人,她嘲讽其为哈巴哥。她将她自身放在与贾宝玉平等的地位,所以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做出撕贾宝玉扇子的做法。而当袭人对于她撕扇子的行为极为不满的时候,她反而嘲讽袭人“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我们原没服侍过,因为你服侍的好,昨儿才挨了窝心脚。”“哎哟!这屋里单你一个人记挂着他,我们都是白闲着混饭吃的?”在抄检大观园时,凤姐、王善保家的一伙直扑怡红院,袭人等顺从听命,“任其搜捡一番”,唯独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公然反抗,还当众指着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脸痛骂。
晴雯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晴雯和黛玉的关系晴雯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晴雯和黛玉的关系
  她心气极高,根本不愿当贾宝玉的小妾,所以在被驱逐后,对着来探病的贾宝玉,她才会说出“……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比别人生的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要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并把自己的指甲和衣服送给宝玉:“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她是木芙蓉,黛玉是水芙蓉,两人都是反抗封建的人。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晴雯之死实际上是黛玉的写照。看晴雯被王夫人驱逐,最后悲惨死去,就可以看见在贾母死后,林黛玉的处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