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蜀国的灭亡全怪诸葛亮的儿子,这是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把蜀汉灭亡的原因归结在诸葛瞻身上有些过了。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钟会、邓艾等人引军伐蜀。此时蜀汉皇帝刘禅昏庸,宠信宦官黄皓,没有听从姜维的劝谏,及时加强防御,导致汉中很快失守。好在姜维在魏军之前赶到剑阁,依托地利挡住了钟会的大军。

然而邓艾却带着兵马经阴平小路绕过剑阁,出德阳亭,兵临江油城下,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刘禅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率军前去迎击邓艾。诸葛瞻带着兵马到了涪城以后盘桓不进,黄崇屡次劝他速速进兵据守险要,不要让魏军进入平原,但是诸葛瞻没有采纳。

结果邓艾率军杀来,在涪城击败了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退守绵竹和魏军再战,先胜后败,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部将黄崇、张遵、李球等人战死。邓艾夺取绵竹以后,随即兵进成都,刘禅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现在网上有很多人批评诸葛瞻没有听从黄崇的劝告,即使进兵江油,防止魏军进入平原,而《元和县志》也提到诸葛瞻死前说“进不守江油”是自己的错。也有人批评诸葛瞻不应该贸然和魏军决战,如果死守涪城或者绵竹,等姜维带着蜀军来援的话,那么就可以一举击败邓艾。

因此这些人都把蜀汉灭亡的原因归咎在诸葛瞻身上。不过这个说法有些过了,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诸葛瞻无论做什么选择,都很难挽救蜀汉的危局。

首先来说,诸葛瞻想扼守险要,将魏军堵在山区不大可能实现。

史书上并没有提及蜀军是什么时候知道邓艾偷渡阴平的。但是从江油守将马邈根本没有准备,不战而降来看,蜀汉在此前还不知道邓艾偷渡阴平一事,否则马邈也不会毫无防备,轻易投降了。

而按照邓艾的说法,从涪城到成都足足有三百多里。等刘禅得知邓艾夺取了江油,然后命令诸葛瞻率军从成都出发赶到涪城,必然要花费不少时间。虽然从江油到成都平原还有近百里路,还是山路不大好走。但邓艾是一代名将,肯定知道要赶在蜀军之前杀出山区,必然会日夜兼程赶路。考虑到诸葛瞻和邓艾的路程差,邓艾还是来得及在诸葛瞻赶到前冲出山区。这样如果诸葛瞻抵达涪城以后继续前进,很可能就在半路上和魏军遭遇。

由于此时蜀军精锐都集中在剑阁,诸葛瞻所带部队应该是成都和周边州郡的留守部队,不仅数量不多,而且缺乏训练,没有上过战场接受磨炼,无论兵力还是战斗力都远不如邓艾的大军。从蜀军在此后的涪城和绵竹两战中,在有准备而且以逸待劳的情况下,还是被魏军击败看,如果是在行军时遭遇魏军,蜀军只会败得更惨。

因此诸葛瞻不愿意冒险进兵,而是决定在涪城止步不前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其次,诸葛瞻想坚守不战,等姜维援兵也不现实。

确实,邓艾偷渡阴平以后一没有援兵,二没有补给,如果诸葛瞻坚守不战,等姜维退回来以后理论上可以将他歼灭。但是自得知邓艾偷渡阴平,夺取了江油以后,蜀汉内部就人心惶惶,不少益州的豪强大户更是担心战事持久会损害自己的利益,都想早日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诸葛瞻坚守不战,那么蜀汉内部势必更加人心浮动,甚至不排除部分益州豪强出身的大臣可能铤而走险,主动和邓艾勾结的事情发生,那就更麻烦了。

更重要的是,虽说姜维回师以后靠着他手下的四五万蜀军精锐击败邓艾不难。但是此时在剑阁关外还有钟会的十几万魏军,一旦姜维放弃剑阁,钟会大军就可以杀入成都平原。蜀汉举国上下不过十万大军,没有钟会的部队多,此时又折损不少,双方差距更大。一旦没了剑阁天险,蜀军失败的结果还是难以避免。

所以蜀汉灭亡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刘禅昏庸,没有及时加强各地守备,导致蜀汉的防御出现众多漏洞。其次则是蜀汉和曹魏的实力差距太大,要想挡住钟会的大军,就没有余力应对邓艾,最后难逃一败。

而就诸葛瞻来说,他虽然兵败身亡,但是从他带领一群毫无作战经验的州郡兵,一度可以击败名将邓艾统帅的魏军精锐只是双方实力差距太大,才无力回天来看,表现也算不错了。把蜀汉灭亡的原因扣在他头上,那就过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12
这是因为诸葛亮的儿子没有他的父亲聪明,没有很好的军事才能,虽然在朝中担任重要的职位,邓艾攻打绵竹的时候没有做出正确的指挥,因为自己的私怨,没有像姜维求救,最后失去了优势,造成了蜀国的灭亡。
第2个回答  2022-01-12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能力平平,没有诸葛亮的能力出众,凭借诸葛亮在朝廷风生水起,娶了公主,百姓因为他是诸葛亮的儿子,而也敬重他,在打仗时犹豫不决,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战略能力,造成邓艾进攻蜀国成功,加速蜀国的灭亡。
第3个回答  2022-01-12
因为在大战前诸葛瞻没有听从他人的建议,提前占据险要地势,使蜀军错过歼敌的最好时机,使蜀汉自动献城投降。
第4个回答  2022-01-12
因为很多人对诸葛亮的儿子期望很高,结果却没有成大器,因为这方面的判断,给蜀国带来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