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1. 文言文虚词"耶"的详细解释.

耶,句末语气词。通假字“邪”。有几种用法。

1.表示疑问。译为“吗”或“呢”。如: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

2.表示反问。译为“吗”或“呢”。如: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安敢毒耶?(柳宗元《捕蛇者说》)

3.表示推测。译为“吧”或“吗”。如: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 促织》)

2.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耶”用法

详细字义〈助〉1. (形声。

从耳,邑(右耳旁是“邑”的变形)声。不详) 本义:句末语气词。

相当于“吗”或“呢”为一郎僮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史公果死耶。

——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抑未死耶。岂可近耶。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不久死耶。捋虎须耶。

过实耶。——清· 周容《芋老人传》猎虫所耶。

——《聊斋志异·促织》人诟詈耶。——《明史》〈名〉1. 父亲。

后作“爷” [father]今人不以贵贱呼父皆为耶,盖传袭已久矣。——宋· 程大昌《演繁露》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

——《古文苑·木兰诗》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耶耶(父亲;祖父);耶娘(父母。

后多作“爷娘”)〈助〉1. 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疑问、提顿、反问、选择、测度、判断、感叹等。如:耶乐(叹词。

如说啊呀);耶耶(叹词。表示惊讶); 耶许(象声词。

本为劳动时众人齐发的声音。引申为有齐声共叹之义);耶禹(如耶许);耶耶乎(方言。

有随便、马虎、不负责、不高明等意);耶揄(揶揄。耍笑、嘲弄)2. 另见 yē耶 yē基本字义1. 〔~稣〕基督教的创始人。

详细字义〈名〉1. 耶稣或耶稣教的简称 [Jesus or protestanti *** ]佛生最先, 孔次之, 耶又欢之。—— 谭嗣同《仁学》2. 译音用字 [translating.word]。

如:耶和瓦(耶和华)3. 另见 yé。

3.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耶”用法

详细字义

〈助〉

1. (形声。从耳,邑(右耳旁是“邑”的变形)声。不详) 本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为一郎僮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史公果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抑未死耶。

岂可近耶。——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不久死耶。

捋虎须耶。

过实耶。——清· 周容《芋老人传》

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人诟詈耶。——《明史》

〈名〉

1. 父亲。后作“爷” [father]

今人不以贵贱呼父皆为耶,盖传袭已久矣。——宋· 程大昌《演繁露》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古文苑·木兰诗》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

耶耶(父亲;祖父);耶娘(父母。后多作“爷娘”)

〈助〉

1. 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疑问、提顿、反问、选择、测度、判断、感叹等。如:耶乐(叹词。如说啊呀);耶耶(叹词。表示惊讶); 耶许(象声词。本为劳动时众人齐发的声音。引申为有齐声共叹之义);耶禹(如耶许);耶耶乎(方言。有随便、马虎、不负责、不高明等意);耶揄(揶揄。耍笑、嘲弄)

2. 另见 yē

耶 yē

基本字义

1. 〔~稣〕基督教的创始人。

详细字义

〈名〉

1. 耶稣或耶稣教的简称 [Jesus or protestanti *** ]

佛生最先, 孔次之, 耶又欢之。—— 谭嗣同《仁学》

2. 译音用字 [translating.word]。如:耶和瓦(耶和华)

3. 另见 yé

4. 关于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的解释及例子,还缺5个

1.【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1)连词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例释: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表恶其能而不用也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9)表方位,今译为:以.例释: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10)表示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张溥《墓碑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代词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它与“尔”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例释: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勾践灭吴》.2)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3)用作动词(有书称之为“比况词”),译为“如、好像、像”.它与“如”是同源字,在上古时读音相近,意义相通.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4)音节助词,不译.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5)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宣公四年》(6)通“耐”、“能”,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行柔而刚,用弱而强《原道训》(7)与“而”有关的复合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墓碑记》)2.【何】本义阐析:“何”在金文中的个独体字,像人扛着戈,是“荷”的本字.后来,“何”字成了“曷”的假借字,便另造“荷”字来表示原义.另:“何”“曷”“盍”三字音同,词义相通.如,大王来何操?”《鸿宴门》;(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例释:何敢助妇语.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例释:作计何不量(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四)何:通“呵”,喝问.例释: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例释: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得,亦有仁义而已矣.”【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释: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释: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例释: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例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5.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意味.例释: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百不与焉!《泰伯》.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例释:秦于是乎输粟于晋《僖公十五年》.(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例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例释: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4.【乃】本义阐析:乃字和“汝”、“尔”、“若”、“而”等字同源,都可以充当第二人称代词,属于假借义.(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

5. 文言虚词“耶”的总结,带例子

基本字义

1. 文言疑问词,相当于“呢”或“吗”:“独不怜公子姊~?”。是~非~?。 2. 古同“爷”,父亲。

详细字义

〈助〉

1. (形声。从耳,邑(右耳旁是“邑”的变形)声。不详) 本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为一郎僮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史公果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抑未死耶。

岂可近耶。——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不久死耶。

捋虎须耶。

过实耶。——清· 周容《芋老人传》

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人诟詈耶。——《明史》

〈名〉

1. 父亲。后作“爷” [father]

今人不以贵贱呼父皆为耶,盖传袭已久矣。——宋· 程大昌《演繁露》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古文苑·木兰诗》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

耶耶(父亲;祖父);耶娘(父母。后多作“爷娘”)

〈助〉

1. 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疑问、提顿、反问、选择、测度、判断、感叹等。如:耶乐(叹词。如说啊呀);耶耶(叹词。表示惊讶); 耶许(象声词。本为劳动时众人齐发的声音。引申为有齐声共叹之义);耶禹(如耶许);耶耶乎(方言。有随便、马虎、不负责、不高明等意);耶揄(揶揄。耍笑、嘲弄) 2. 另见 yē

耶 yē

基本字义

1. 〔~稣〕基督教的创始人。

详细字义

〈名〉

1. 耶稣或耶稣教的简称 [Jesus or protestanti *** ]

佛生最先, 孔次之, 耶又欢之。—— 谭嗣同《仁学》 2. 译音用字 [translating.word]。如:耶和瓦(耶和华) 3. 另见 yé

常用词组

1. 耶和华 Yēhéhuá

[Jehovah] 上帝——希伯来语“上帝”一词的基督教的按字母直译,这个译名过去很长时间被许多基督教徒认为是希伯来语中以四个字母组成的上帝的神圣名称的真实转译,但现在认识到它只是一个后期的混合词,从未由犹太人使用过 2. 耶稣 Yēsū

[Jesus] 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称为基督。据《新约全书》记载:是上帝(或称天主)的儿子,为救赎人类,降世成人。生于犹太伯利恒,召十二门徒,任教于犹太各地。后为犹太教当权者所仇视,被捕送交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复活升天 3. 耶稣教 Yēsūjiào

[Protestanti *** ] 我国对基督

6. 文言虚词“耶”在高中文言文中的不同用法

耶 yé 〔助〕 (形声。

从耳,邑(右耳旁是“邑”的变形)声。不详) 本义:句末语气词。

相当于“吗”或“呢” 为一郎僮耶。——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史公果死耶。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抑未死耶。 岂可近耶。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不久死耶。 捋虎须耶。

过实耶。——清·周容《芋老人传》 猎虫所耶。

——《聊斋志异·促织》 人诟詈耶。——《明史》耶 yé 〔名〕 父亲。

后作“爷” [father] 今人不以贵贱呼父皆为耶,盖传袭已久矣。——宋·程大昌《演繁露》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

——《古文苑·木兰诗》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耶耶(父亲;祖父);耶娘(父母。

后多作“爷娘”) 耶yé 〔助〕 (1) 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疑问、提顿、反问、选择、测度、判断、感叹等。如:耶乐(叹词。

如说啊呀);耶耶(叹词。表示惊讶); 耶许(象声词。

本为劳动时众人齐发的声音。引申为有齐声共叹之义);耶禹(如耶许);耶耶乎(方言。

有随便、马虎、不负责、不高明等意);耶揄(揶揄。耍笑、嘲弄)。

7. 【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及含义】

文言虚词用法(超详细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为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

8. 文言虚词 是 耶 和文言实词

【虚词】

是:

1.近指代词-相当于“这”、“此”。

2.助词-用在前置宾语与动词谓语之间,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不必译出。

3.“是故”“是以”连用,相当于所以、因此等。

耶(邪):

语气助词-表示询问语气、反诘语气、测度语气。

【实词】

爱:喜爱;怜爱,同情;怜惜,舍不得。

安: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心;安放,安置;疑问代词-什么,哪里,怎么。

兵:兵器,武器;军事;军队;兵士。

朝:早晨;朝廷;朝见;拜见;官府的大堂;朝代。

除:台阶;清除,去掉;修整;任命,授职。

辞:口供;言辞,词句;讲话,告诉;推辞,不接受;告别;文体之一种。

殆:危险;近于;几乎;副词-大概,恐怕;通“怠”。

当:对着,面对;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占着,把着;掌管,主持;适应,相当;判罪;当着;适合,得当。

道:路;规律,道理;道家唯心主义哲学的核心,指先于物质而存在的精神性的东西,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主张,思想,学说;从,由;说,讲;引导;通。(“引导;通”后来写作“导”。)

发:把箭射出去;出发,派遣;兴起,产生;发作(多指疾病);表现,显露;打开,开掘;花开;发放。

鼓:一种乐器;击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时;振动。

故:事,是故;旧,与新相对;旧有的,原来的;原因,缘故;故意;通“固”,本来;所以,因此。

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坚持;固执,顽固;鄙陋;本来;通“故”,所以,因此。

过:走过,经过;胜过,超越;过分,太甚;错误,过失;访,探望;

假:借;凭借,借助;宽容;如果,假如;非正式的;假,与“真”相对。

间:夹缝,间隙;间隔,间断;间或;隔阂,疏远;离间畅功扳嘉殖黄帮萎爆联;秘密的,悄悄的;中间;近来;量词。

就:接近,靠近,趋向;完成,达到;即使。

举: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推荐,推举;举动;攻下,占领;全。

绝:断,断绝;极,非常;高超,绝妙;横渡,横穿。

名:名字,名称;命名,称名;名义,名分;名声,名望;有名的,著名的。

穷:阻塞不通,与“通”相对;走投无路;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生活困难;穷尽,完结;穷究,追究到底。

胜:能承担,能承受;尽;胜利,与“负”相对;胜过,超过;优美的。

使:命令,派遣;使,让使用,驱使;出使;使者;连词-假使,假若。

书:写;文字;书信;文书;书籍。

属:连接;跟着;委托,交付;嘱托;隶属;亲属;类;通“瞩”。

通:通行,通到,通过;通报,传达;畅通,没有阻碍;通晓,精通;交往;共同的,通常的;全部,整个;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灵活,变通;马粪;量词;

恶:罪恶,不良行为,与“善”相对;恶人,坏人;丑,与“美”相对;坏,不好;讨厌,不喜欢;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谢:道歉;推辞;辞别;感谢;告诉;衰亡,凋落。

【说明】

1.实词解释均参照《古汉语常用词典》。

2.每一个实词均有多个义项,每个义项用分号间隔;一个义项下有几种解释,则用逗号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