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库什台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从特克斯出发,翻山过河。过了克什库什太村,一路都是连绵不断的空中草原。一只山鹰悠缓地在高空盘旋,成群的牛羊在山坡上吃草。

“琼库什台是什么意思?”我问此行的向导兼翻译夏力哈尔。在此之前,这个略微拗口的名词,于我来说,十足陌生而遥远。

也是,即便已经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隐匿在天山深处的琼库什台,仍是鲜为人知的一个神秘之地。

28岁的夏力哈尔是草原边上长大的哈萨克族人,皮肤黝黑,身形壮实,看到他,不知为何,我总是想起小时候家乡里的那头老牛,憨厚,踏实,无论何时,都是一个温暖和安全的守护者。

他解释说,琼是大的意思,琼库什台就是大平台子的意思,也是大的村庄。那是一个怎样的村庄呢?我迫切地想知道。

太阳炙烤着大地,我坐在车里亦感到骄阳灼人,草场上牧马的小伙子却不怕晒,他一会儿骑着摩托车在起伏的草地上风驰电掣,一会儿在马背上灵活地表演马术,赢来一串串喝彩。表演完毕,他在马上坐定,一双眼睛闪闪发亮。

同样发光发亮的还有他身下的马。伊犁的马,在汉代,被称作天马,它们算得上是马族中的颜值担当,又高又大,又帅又美,昂首举步间,有一股难得的潇洒不羁,它们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总忍不住想给它们拍张照。

我们追着光影,慢慢深入琼库什台。

不知道翻过了多少道山梁,远远地望见了琼库什台村,狭长的村庄掩映在高山草甸之中,红色的屋顶映着天山的白雪和雪山下绿色的丛林,非常抓人眼球。

汽车进了村口,缓缓驶进一个院落。这是一个类似农家乐的游人接待点,院内停着几辆车,左手边一座白色的毡房,毛毡上饰着红色及蓝色的花纹,看起来似是主人的居所。

右手边一排木屋,里头一面大通铺,门边是垒得高高的被子,这是我们晚上睡觉的地方。

木屋的尽头连着厨房,土垒的锅台上摆放着新鲜的牛羊肉和蔬菜,灶塘燃着木柴,火星噼啪作响。

我滑开手机,发现竟然没有信号,更别提网络了,这也提醒了我,我现在身在天山脚下的琼库什台,远离都市红尘。

不远的山坡上悠哉着吃草的骏马,头顶的天空翱翔着山鹰,它们时而冲入云霄,时而低空飞行,人马过处,雄鹰们集体腾空一跃,惊起一阵凉风。

这是一个原生态的哈萨克牧民村庄,居住着300多户牧民。从前,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族人每年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循环迁徙,他们赶着牛羊、马匹,背负着生活物资,领着全家老少,转换区域放牧,过着周而复始的游牧生活。

而今,居住在这个村庄的牧民已经不再游牧,他们一边牧马放羊,一边做些旅游接待的活儿,与雪山为伴,守着家园。

村子里目前还保留着五六十年代哈萨克族游牧民族的特色木屋,一些老房子的屋顶上长满茅草和野花,阳光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陆续有徒步的旅人走进村里,冲锋衣裤,登山杖,全副武装。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从喀拉峻草原徒步过来的,足足走了八小时。

零零散散的自驾车驶进村子,扬起几股尘土。游人来了,牧民们望着,微笑着,游人走了,牧民依旧望着,微笑着。

他们微笑的时候,岁月仿佛静止在这里,静止在这片从远古走来的天山下质朴的净土上。

黄昏时分,柔和的阳光让小院一派安详静谧,院外的土路上,几个脸蛋红扑扑的哈萨克族小朋友在欢闹,村里开始飘起袅袅炊烟。

晚餐很丰盛,一桌传统的哈萨克族美食——特色牛羊肉、考馕、几个凉拌菜,还有热乎乎的奶茶。

晚餐吃得太饱,大伙儿出门散步。村子的主干道也是土路,蜿蜿蜒蜒,可以一直走到天山脚下,路的尽头,为天山乌孙古道的起点。路旁一条大溪,是天山的积雪溶化下来的雪水,水很急,也很冷。生长在这条溪里的冷水鱼,据说是难得的人间美味。

拐进村口的小卖部,货架上赫然摆着几包龙岩花生。从东南到西北,这是一场多么漫长而遥远的旅程,走过的人,才会懂。

一夜大雨,枕着雨声入眠。晨起,雨还没停,气温骤降,清冽的空气中有一种冷冰冰却又甜丝丝的气息。吃毕早餐,雨中赏色,远处的山峦更显葱翠。

周作人说:“我们看花、听雨、闻香,喝不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在琼库什台,我们也看花、听雨、闻香,喝酒,吃点心。但都是粗粝的,野花怒放着,溪水呼啸着,大肉块在盘子里堆得冒尖,策马的汉子在雨中奔腾……一切都算不上精炼柔美,却别有一番鲜活勃发的动人。

当都市红尘客气地和这里保持着一定距离的时候,这处隐匿深山的村庄,却因为不加雕琢的原始,以及野性、粗粝的基因,而让这个哈萨克民族最隐秘的心思,最古老的传承,最俗世的年轮,都得以保存。它见证着风云变幻,满足着自我的期许,也丰富着跋山涉水而来的人们的想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16
琼库什台 本是柯尔克孜/吉尔吉斯(Kyrgyz)语,是“像大鹰一样”之地 的意思,"琼"是柯尔克孜语 大 的意思,"库什"是 鹰/鸟类 的意思,"台"是 像......一样 的意思。1870年沙俄入侵伊犁特克斯之前,琼库什台这区域生活着大量的柯尔克孜/吉尔吉斯牧民,由于后期受到沙俄的压迫与被害,这里生活的最后一批柯尔克孜牧民被迫选择迁徙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