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1. 颜氏家训文言文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已 通:以)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

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年始九岁,便丁茶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

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

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於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

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还有二十篇,需要翻译和原文的话请追问~。

2. 文言文翻译《颜氏家训》部分翻译

译文,仅供参考,请采纳: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一,长成以后,思虑分散,这就该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

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但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

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老而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

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终於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

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的,像夜里走路拿著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3. 颜氏家训全文及解释

夫圣贤之书ز教人诚孝①ز慎言检迹②ز立身扬名ز亦已③备矣。

魏、晋已来ز所著诸子④ز理重事复ز递相模敩⑤ز犹屋下架屋ز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ز非敢轨物范世也ز业以整齐门内ز提撕⑥子孙。

夫同言而信ز信其所亲س同命而行ز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ز则师友之诫ز不如傅婢⑦之指挥س止凡人之斗阋⑧ز则尧舜之道ز不如寡妻之诲谕。

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ز犹贤于傅婢寡妻⑨耳。 「译文」 古代圣贤们的著述ز主要是教人行忠孝ز至于言语谨慎、行为庄重、立身扬名等道理ز也说得很周全。

魏、晋以来ز阐述古代圣贤思想的书ز道理重复ز内容雷同ز前后照搬ز好比屋里再建屋子ز床上再放床一样。现在书س不敢以它做世人行为的规范س只不过是作为整顿自家门风、警醒后辈儿孙罢了。

同样一句话س有的人就信服س是因为说话者是他们所亲近的人ص同样一个吩咐س有的人就照办س是因为作出吩咐者是他们所敬服的人。要杜绝孩子的过分淘气س师友的劝诫س还不如婢女的转挥命令ص要制止兄弟间的内讧س尧、舜的教导س还不如他们自家妻子的诱导规劝。

我希望这本书能被你们信服س不过是希望它能胜过婢女对孩童、妻子对丈夫所起的作用而已。 「注释」 ①诚孝ش即忠孝。

②检迹ش行为自持س不放纵之意。 ③已ش通“以”。

④诸子ش本指先秦诸子。这里指魏晋以来的人阐述儒家学说的著述。

⑤模رxiāo 效زش模拟、仿效。 ⑥提撕ش扯拉、提引。

⑦傅婢ش即侍婢。 ⑧斗阋ش指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

⑨寡妻ش正妻。 「评语」 古往今来س道德伦理、家训格言一类的书连篇累牍س让人目不暇接س何以此书得以流传س至今仍有影响呢ض恐怕在于作者重在实用。

理不在多س而在其效用。家教问题古今说者、论者不计其数س恐怕没有谁会以为只几行字、几本书的夸夸其谈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家风。

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س受到教育س关键在于教育者首先应是一个令人敬重的人。其身正س则不令自行س其身不正س有令则不行س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之。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س父母尊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س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仁爱威严导示深切 吾家风教س素为整密。

昔在龆龀①س便蒙诱诲ص每从两兄②س晓夕温情 ③س规行矩步④س安辞定色س锵锵翼翼⑤س若朝严君⑥焉。赐以优言س问所好尚س励短引长س莫不恳笃。

年始九岁س便丁荼蓼⑦س家涂⑧离散س百口⑨索然。慈兄鞠养س苦辛备至ص有仁无威س导示不切。

虽读《礼》、《传》س微爱属文⑩س颇为凡人之所陶染س肆欲轻言س不修边幅。年十八九س少ر11ز 知砥砺س习若自然س卒难洗荡س二十已后س大过稀焉ص每常心共口敌س性与情竟س夜觉晓非س今悔昨失س自怜无教س以至于斯。

追思平昔之指ر12زس铭肌镂骨س非徒古书之诫س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س以为汝曹后车ر13ز耳。

「译文」 我家的门风家教س一向是严整缜密的。还在小的时候س我就时时得到指导教诲ص学着我两位兄长的样儿س早晚侍奉双亲س一举一动都照规矩办事س神色安详,言语平和س走路小心恭敬س就同在给父母大人请安时一样。

长辈常传授我佳言锦句س关心我的喜好س勉励我扬长避短س没有一样不是恳切深厚的س我刚满9 岁时س父亲便去世了س家道中衰س人丁冷落。慈爱的兄长来尽抚育之责س其困苦辛劳达到极点ص但他仁爱而无威严س对我的督导就不够严厉。

我虽然读了《周礼》、《左传》س也有点喜欢作文س但与一般平庸之人相交而受其熏染س放纵私欲س信口开河س又不注重着容貌的整洁。到十八九岁时س渐渐懂得要磨炼品性了س但习惯成自然س最终还是难以彻底改掉不良习惯。

20 岁以后س大的过失很少犯了س常常是在信口开河时س心里就警觉起来而加以控制س理智与感情往往处于矛盾状态س夜晚觉察到白天的错误س今日迫悔昨日的过失س自己意识到小时候没有得到好的教育س因此才到这种地步。追想平素所立的志向س真是铭心刻骨س决不仅仅是把古书上的告诫听一遍看一遍س所以س我留下这20 篇《家训》س以此作为你辈的后车ر13ز之鉴。

「注释」 ①龆龀شرtiáoسchènز儿童换齿之时س指童年时代。 ②两兄ش指之仪、之善二人。

③晓夕温情ش依照礼节侍奉父母。 ④规行矩步ش比喻举动合乎法度。

⑤锵锵翼翼ش行走时恭敬有礼。 ⑥严君ش父母س多指父亲。

⑦荼蓼ش处境艰苦س这里喻指丧父。 ⑧家涂ش家道。

⑨百口ش全家。索然ش萧索س冷落。

⑩属文ش写文章。 ر11ز少ش同“稍”。

砥励ش磨炼。 ر12ز指ش通“旨”س意旨س意向。

ر13ز后车ش后继之车。 「评语」 为人父母者س谁不爱自己的子女س但单纯的爱护自己的孩子س是母鸡也会做的事。

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在于س父母对子女往往溺爱有加س而严厉不足。俗语说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使子女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س务必从小抓起س严格要求س持之以恒س方成正果教子篇三、教儿婴孩一以贯之 上智不教而成س下愚虽教无益س中庸①之人س不教不知也。古者س圣王有胎教之法ش怀子三月س出居别宫س目不邪视س耳不妄听س音声滋味س以礼 节之。

书之玉版س藏诸金匮②。生子咳③س师保④固明س孝仁礼义س导习 之矣。

4. 颜氏家训文言文翻译人生小幼

人小的时候,注意力集中,长大以后,就容易分散,因此应该早早的教育,不要错失了好的机会。

我七岁时,背诵灵光殿赋,到了今天,十年都不曾理会却还是不会忘:20岁之后,所背诵的经书,一月不去理会便会废弃。然而有人生活困顿坎坷,在盛年时没有学习的机会,应当后来接着学习,不可以放弃。

孔子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魏武、袁遗,越老越对学习越加深厚,这都是少年时学习到了老年也不厌倦。

曾子70岁才开始学习,然而名扬天下。荀子50岁开始学习,不断游学,仍是大儒,公孙弘40多岁才开始读春秋,凭借此而就成为了丞相,朱云也是40岁才开始学周易、论语,皇甫谧20岁才被教受孝经、论语:他们都成了学士,这都是早早沉迷晚上才睡觉的(废寝忘食的,早睡晚起d)。

人们在婚冠之前没有学习就说是迟了,便开始疏懒懈怠,实在是愚蠢。小时候学习的人就如同初生的太阳,老年时学习的就如同点着蜡烛夜间行走,比那些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

5. 颜之推的文言文《以学自损,不如无学》的原文及翻译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本文选自】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原文】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注解】1求益:求得长进.2凌忽:凌,欺侮;忽轻视.3同列:同辈.4疾之:怨恨他.5鸱枭(chī 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译文】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我却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大家怨恨他像对仇敌一般,厌恶他像对恶鸟那样.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6. 文言文翻译《颜氏家训》部分翻译

译文,仅供参考,请采纳:

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一,长成以后,思虑分散,这就该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但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老而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终於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的,像夜里走路拿著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