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如题所述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延安曾把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这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然而文革极左思潮的泛滥和“两个凡是”设置思想障碍,严重冲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不端正思想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就无从谈起。全会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党领导思想的严重束缚,全会通过了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思想。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全会还反对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右的错误,在恢复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这就为正确评价毛泽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至此,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早在1956年中共八大,我们就提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我们并没有把这一正确思想贯彻到底,而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这一正确判断,从而导致了无穷无尽的政治运动。1978年9月,邓小平在视察东北时,第一次提出全党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他还就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的斗争问题得出正确结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不再是国内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指出,只有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邓小平的思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到共鸣,全会对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做了新的概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

    第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

全会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十年内乱的教训,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反对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确立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增选了一批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了一个新的伟大开端。

    第四,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搞活的重要方针,初步实现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全会回顾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决定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现代化所必须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全会明确提出并确立改革开放的方针,提出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第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全面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和政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拨乱反正自然就是题中之意。全会后,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拨乱反正出现新的转机,批判了否定17年教育战线成绩的“两个估计”,解除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枷锁。全会后,中央先后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平凡,为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特别是在文革中受到打击、诬陷和迫害的党外人士平反,为中央的一些部门和全国的一些事件和案件平反。

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开展,正确处理了人民内部矛盾,合理的调整了社会关系,极大调动了各个方面、各个阶层人民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六,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号召重新尊重知识和教育,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作论断。

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全会后,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拨乱反正出现新的转机,批判了否定17年教育战线成绩的“两个估计”,解除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枷锁,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大批失学青年重新步入高等学府,科研也步入正轨,新发明如雨后春笋。

    第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张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的方案。

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后,我国的统一战线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在政协五届二次会上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全会后,祖国统一大业摆在我们面前,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1981年3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提供新模式,加速了我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第八,对国际关系和形势有了重新的认识。

针对毛泽东对世界形势“革命与战争”的看法,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主张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结束了党在工作中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掌握了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找到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起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5
党的工作重心又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第2个回答  2012-08-09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指导思想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把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最重要的是)会议做出实行 改革开放 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第3个回答  2011-09-12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万家岭大捷 第一次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
枣宜会战 中条山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常德会战
豫湘桂会战
(这是国民军)
平型关大捷 雁门关伏击战 夜袭阳明堡 百团大战 晋察冀边区冬季反“扫荡” 阳明堡战役 关家脑战役
(这是共产党的)
第4个回答  2011-08-3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出现了哪些新气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