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霜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地上霜指的是地上的白霜。

出处:《静夜思》,唐代:李白

诗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月明之夜正是迷离未醒的时候,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我”从迷朦转为清醒,翘首凝望着月亮,思念起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和家乡的种种。

相关说明

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 ( 指露点低于 0 ) 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霜是一种天气现象, 属于中国地面气象观测内容。“霜”通常出现在秋季至春季时间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0℃时,才会结霜。

“霜”与“霜冻”、“霜降”不是一回事,它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霜”是指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一种白色冰晶;“霜冻”是指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现象;“霜降”节气是指反映气温骤降节令,“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霜 (自然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7

意思: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出处:《静夜思》唐代:李白

诗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月明之夜正是迷离未醒的时候,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我”从迷朦转为清醒,翘首凝望着月亮,思念起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和家乡的种种。

扩展资料;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27

意思是: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出处

唐代.李白《静夜思》

作品原文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话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静夜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15
地上霜指的是前一句中的“明月光”。 明月的光照在地上,诗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