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做了41年的秦王,为何不敢夺取宣太后的权力?

如题所述

秦昭襄王并非不敢夺取,事实上他亲政后,大多数决策本来就是出自秦昭襄王,宣太后只是在其中提供一些意见,决策权一直就在秦昭襄王手中。

秦昭襄王嬴稷即秦王位的时候只有20岁,他是22岁才开始亲政的,但一直有参与政治,举个例子,公元前307年,楚国攻打韩国,韩国向秦国求援,宣太后不肯救援,要韩国提供好处给秦国才肯,最后还是甘茂建议秦昭襄王救援韩国,秦昭襄王同意了,于是秦国发兵。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秦国发兵的决策不是宣太后做的,而秦昭襄王做的,而且,当时的秦昭襄王才刚刚即位不久,就能决定秦国出兵这一大事,可见了秦昭襄王一直是有权力的。

而宣太后的权力就是在幕后听政,并且听从秦昭襄王向他汇报一些情况,宣太后在世时,并没有参与太多的政务,因为史书没有记载,唯一一件就是攻灭义渠,宣太后的功劳最大,所以记载得比较清楚,因为宣太后是当事人,又是消灭义渠的最大功臣,并不表示她是决策者,决策人还是秦昭襄王。

义渠是秦国西边最大的敌人,一直给秦国投靠麻烦,宣太后趁义渠王到秦国来的机会,与其私通,还生了两个儿子,之后宣太后又诱杀了义渠王,配合秦国发兵消灭了义渠国,义渠就这样被灭亡,宣太后参与整件事,哪里像是决策人呢?

范雎对秦昭襄王是说秦王没有权力,其实是想激怒秦王,让秦王听听自己的话,从而重用自己,同时宣太后身边存在了一个可能对秦王不利的集团,以宣太后、魏冉以及秦王的两个亲弟弟嬴芾和嬴悝为骨干,在秦国被称为“四贵”。

这个集团确实对秦王的利益会产生威胁,因为这四人能过地位和权力获取了很大的利益,包括土地、爵位、官职等,如果再有政治利益,势力就会进一步加大,秦国的核心是秦王,身边存在这样一个集团是不利的,而是应该以秦国为重。

打个比方,魏冉有一次要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只因为那里是魏冉的封地,这种行为就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秦国利益之上,这是不对的,这种行为对秦昭襄王来说,就是百害而无一益的,所以要打击,这也就是范雎对秦王所说的。

秦昭襄王在位55年,从即位那一天起,就有自己的权力,只不过政事需要和宣太后商量着处理,几年以后,基本上就是自己做主了,不存在夺取宣太后的权力,只是后来秦昭襄王驱逐四贵,只是让宣太后等人不再参与政治而已,他们仍然有着爵位和荣华富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9

秦昭襄王,名为嬴稷,秦惠文王之子,同时,秦昭襄王还是秦武王的同父异母兄弟。宣太后当权之前,惠文后可没少给芈八子找过麻烦。

嬴稷生于公元前325年,去世于公元前251年,在位时间达到了五十六年,继承大秦国祚的时候是在公元前306年,退位的时间也是在公元前251年。


秦昭襄王其实很早的时候就被派出去当了赵国的人质,这也是惠文后的主意,奈何秦武王自讨没趣,认为自己力大无穷,力能扛鼎,真去举了个鼎,后来被鼎砸死了,秦武王薨,底下的人自然是动了各种小心思。

芈八子于自己的弟弟魏冉就打算让芈八子的儿子继承国祚,赵灵王打算让在自家这里做人质的赢稷回秦国当皇帝,可以说一时间秦国内部风起云涌。

经过各方势力之间的较量,赵灵王与芈八子最终达成了协议,让身在赵国的赢稷回去继承皇位。

继承皇位的时候,秦昭襄王甚至刚刚才差不多二十岁,但芈八子却是摄政四十一年,直到魏人范雎到来,成为了秦昭襄王的亲信,告诫秦昭襄王要收回皇权,这样子,秦昭襄王才想起来联合军神白起,以白起主军,范雎主政,两方同时施压,兵不血刃的夺回了皇权。


为何秦昭襄王做了四十一年的虚职皇帝,这时候才想起来夺回皇权?

原因分几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芈月太强势了。

大秦宣太后,一说这个名字,无人不知,相比之下,秦昭襄王的名声就没那么响亮了。

范雎到来之前,秦国内政,全部控制在芈八子手中,秦昭襄王是个傀儡吗?不全是,至少在决策的时候,秦昭襄王还是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的,真正负责决策的人还是芈八子。

芈八子有绝对的实力成为秦国最有权势的人,秦昭襄王是她的儿子,她的地位很是稳固,主政大臣的楚国四贵要么是芈月的弟弟,要么是芈月的儿子,芈月作为他们之间的接线人,地位自然崇高。军事上有军神白起,可以说大秦的江山十分稳固。


芈月主政期间,大秦开疆扩土,并未有什么大的失误,大秦的局势一片大好,民心所向,也尽皆是大秦宣太后。

当然了,最重要的原因是芈月的势力在那放着,那么其次的原因是什么呢?自然就是母子亲情了。尽管嬴稷早年被送去做人质,但芈月毕竟是他的母亲,送去赵国也并非芈月所愿,好不容易母子团圆,怎么可能那么快诞生矛盾。

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秦昭襄王也没有想过夺回属于自己的皇权,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谁主政都差不多,等到秦昭襄王想要夺权的时候,自己势单力孤,又没什么好办法。


范雎到来以后秦昭襄王终于迎来了夺权的机会,这之后大秦宣太后才被迫放权。

芈月虽然放权了,人生的最后十几年尽管落寞,但也风光了几十年了,也没什么应该不满足的了。

第2个回答  2020-11-21

说秦昭襄王不敢夺宣太后的权力,那只是你的错觉,事实上,秦昭襄王即位没多久,就已经掌握大权了。至于夺宣太后的权力,只要秦昭襄王想夺,随时就能夺,并且还真的夺了。秦昭襄王赢稷是秦武王赢荡的弟弟,秦武王因为在东周都城洛阳的太庙中举鼎而死,秦武王没有儿子,因此他的弟弟们开始争夺王位,而秦国王室也因意见相左分成两派。

宣太后支持自已的次子公子芾,而惠文王后等人却支持公子壮,结果赵武灵王派人护送在燕国做人质的赢稷回家,并以武力相威胁,要求秦国立赢稷为秦王,最后秦国在赵武灵王的强力干涉下,立赢稷为秦王。赢稷虽然是宣太后的亲生儿子,并且是长子,成为秦王,但并不是宣太后的第一选择,赢稷能够成为秦王,赵武灵王才是第一功臣。

宣太后见到赵武灵王的强力干涉,才最终转变立场,改为支持赢稷成为秦王,赢稷在公元前306年即位为秦王,年仅20岁,因为秦昭襄王年幼,所以由宣太后主政,事实上,宣太后也仅仅只是插手了部分政事,大部分政事,仍是秦昭襄王做主,毕竟20岁并不算太年幼,只是缺少经验罢了。我们从几件事中,就能看出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到底是宣太后主政,还是秦昭襄王主政?

1、击楚救韩。这事发生在秦昭襄王即位的当年,当时楚怀王派兵攻打韩国的雍氏,韩国一直派出使者向秦国求救,当时主政的是宣太后,宣太后因为自已的娘家是楚国人,因此没有同意救援韩国。当时秦国的左丞相甘茂认为,楚国一旦攻下韩国,或者韩国向楚国投降,那么楚、韩两国就会联合魏国一起来攻打秦国,因此甘茂建立秦昭襄王派兵救援韩国,秦昭襄王认为甘茂说的有道理,于是下令发兵救援韩国,楚国听说秦国发兵后,马上退兵,韩国雍氏之围立解。

如果真是宣太后主政,秦昭襄王是傀儡的话,怎么可能秦昭襄王说发兵就能发兵呢,要知道宣太后可是拒绝发兵救援韩国的,只能说明宣太后的权势并不如秦昭襄王,而且这还是秦昭襄即位的当年。2、丞相人选。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当时秦国的左右丞相是甘茂和樗里疾,甘茂出逃齐国后,丞相之职给了向寿,向寿是楚国,与秦昭襄王从少年时就很要好,秦昭襄王即位后,任用的第一个丞相就是向寿,很明显是秦昭襄王的“自已人”,而不是宣太后的弟弟魏冉。而秦国的另一个丞相樗里疾病逝后,接替他的是赵国人楼缓。

如果秦昭襄王不能主政,怎么能随心所欲的任用自已的亲信,从用人上就能看出,秦昭襄王是掌权的,并不是宣太后掌权。当时的宣太后在朝中的势力,只有他的两个弟弟,一个是魏冉,一个是芈戎,而魏冉当上秦国丞相已经是在秦昭襄王即位的12年之后,而宣太后的另一个弟弟芈戎未记载担任重要官职,如果真是宣太后掌权,她肯定要提拔自已的弟弟担任重要官职才对,女人毕竟不方便处理政务,可是实际上,他的弟弟们掌权都已经很晚了。3、范睢相秦魏国人范睢来到秦国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睢建立秦昭襄王加强集权,除去外戚势力,秦昭襄王听后觉得有道理,立即照办,史书上的记载是:

范雎日益亲,用事,因承间说王集权。王以为然。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范睢与秦昭襄王日益亲善,劝说秦昭襄王加强集权,秦昭襄王觉得有道理,于是废弃了太后,把穰侯、高陵君以及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国都。秦昭王就任命范睢为相国。一口气把自已的母亲和两个舅舅、两个弟弟全部逐出国都,这是没有主政的君王能够做成的事吗?这是不敢夺宣太后的权力吗?

当然不是。宣太后在秦昭襄王主政期间应该是参与了部分政事,但决定权仍在秦昭襄王手中,从他即位之初就能做决定就能看出,秦昭襄王在秦国是有着绝对的权力,只是他没有意识到宣太后是在分他的权利,因此仍由宣太后插手政事,并没有感到什么问题,直到范睢向他点出,他才觉得应该收回所有权力,集中于一身。4、他人评价《史记 苏秦列传》中曾记载过这样的内容:困则使太后弟穰侯为和,嬴则兼欺舅与母。此必令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母不能制,舅不能约。第一段话的意思是:秦军陷入困境,就派太后的弟弟穰侯去讲和,等秦王取得了胜利,连自己的舅舅和母亲也都受到欺骗。第一段话的意思是:秦王的外交辞令循环往复,用兵打仗如同刺杀蜚虫那么轻易。秦王飞扬拔扈,即使他的母亲都不能制止,他的舅舅更无法约束。

这里的秦王就是指秦昭襄王,两段话都说了一个意思,秦昭襄王的母亲和舅舅是不能控制秦王的,反过来说,就是秦国是由秦昭襄王主政的,如果认同史记的说法,那么秦昭襄王不仅欺骗了自已的母亲和舅舅,而且自已的母亲(宣太后)和舅舅都无法控制秦昭襄王。所以从一切事实来看,秦昭襄王在秦国就是完全掌权的,反而是宣太后,只是插手一些事务,经范睢提醒后,秦昭襄王把宣太后和自已的两个舅舅、两个弟弟全部逐出国都。秦昭襄王这么大的权力,何来不敢夺宣太后的权力,况且宣太后也没有多少权利。

第3个回答  2021-01-18

     大家都知道,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不幸被砸死,此时秦国王位空出来了,秦惠文王的王后希望立公子壮为秦王,而宣太后则希望立秦昭襄王的弟弟,也就是公子芾为秦王。很显然,我们可以看出,在宣太后的心中,秦昭襄王显然不是王位的第一人选,后来双方之间展开多次争斗,最终决定既不立公子壮,也不立公子芾,而是拥立秦昭襄王。宣太后在弟弟魏冉的帮助下,最终帮助秦昭襄王打败其他竞争者,顺利登上王位,当时秦昭襄王已经18岁了。

     当时的秦昭襄王其实就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秦王,完全就是一个傀儡,后来魏国人范睢逃到了秦国,并且依靠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秦昭襄王的信任。

     两人把酒言欢,颇有点相见恨晚的意思,随后范睢便建议秦昭襄王以雷霆之势废掉宣太后和四贵,收回大权,以避免最终身死人亡的下场。此时的秦昭襄王才意识到范睢果然是一个人才,十分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不久之后,秦昭襄王采取了紧急行动,废除了宣太后。并且将四贵赶出秦国,从此之后,秦昭襄王开始独揽朝政,并且开疆辟土。特别是重用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大力支持白起作战,最终彻底打垮了赵国。

      秦昭襄王做了41年的秦王,为何不敢夺取宣太后的权力?其实秦昭襄王并非是一个窝囊废,宣太后独揽朝政的时候,他心里很明白,时机还未到,自己的力量不够强大,于是一直隐忍着。直到后来遇到了范睢,并且在他的严密谋划下,一举夺回秦国大权,然而不得不说,凡事有利也有弊,秦昭襄王因为太过于信任范睢,也被他耽误了一回,那么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大家都知道,当年白起坑杀40多万赵军降卒后,主动向秦昭襄王请战,要求一举攻下邯郸,灭亡赵国,当时范睢却害怕白起功劳太大,会取代自己。居然以国力不支为由,向秦昭襄王进献谗言,最终使得白起被迫撤军回国,不久之后更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害死了白起。可想而知,秦昭襄王虽然是一代明君,但其实也有昏庸的时候,如果他听从白起的话,也许统一大业会早点来到。

      笔者认为,当然除了以上几个原因外,还因为秦昭襄王本身就比较孝顺,也不愿意去招惹母亲宣太后,而且宣太后本身也颇懂治国理政,将秦国治理的也很好。再加上宣太后的势力集团力量比较强大,如果贸然夺权,很有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毕竟兵权可是在宣太后手中。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宣太后可是有好几个儿子,完全可以废掉秦昭襄王,正因为如此,秦昭襄王才被迫隐忍近41年,最终一举定乾坤,重夺秦国大权,实属不易。

第4个回答  2021-01-18

公元前266年的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年届花甲的秦昭襄王嬴稷在做了四十一年秦王之后,终于瞅准时机把专擅朝政的秦国楚系集团一网打尽尽数罢黜,楚系集团的首脑宣太后被幽禁宫中,“二号人物”穰侯魏冉被罢黜相邦之位,随后秦昭襄王把穰侯魏冉、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等楚系势力的顶级权贵们一一逐回封地,秦国楚系势力在朝堂上被横扫一空!

对于这件事儿,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说这是秦昭襄王“窥伺良机,果断出击”,一举打垮把持朝政的“秦国四贵”,不愧是一代雄主!也有人对秦昭襄王此举不以为然,堂堂一国之君,被压制了那么多年,直到宣太后老掉牙了,自己也一把年纪了才敢反抗,实在不符合一代雄主的人设!

秦国的楚系集团是从宣太后芈八子开始成形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顶着“楚系”两个字,不过这个集团都是维护秦国利益的!

尤其是秦昭襄王继位之后,楚系势力占据着整个秦国朝堂,其中代表着楚系集团的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更是权倾朝野,号称“秦国四贵”,一时风头无两,连秦昭襄王的风头都被他们所压制!

那么秦昭襄王为什么等了几十年,才把秦国的楚系集团打掉呢?究竟是时机一直不成熟呢?还是另有原因呢?

我认为这个问题,还要从秦昭襄王嬴稷继位说起,当时秦武王嬴荡在周王畿举鼎绝膑而死,因为他没有儿子,所以文武百官决定在他的兄弟里面挑选一个做秦王!秦武王赢荡是秦惠文王赢驷的嫡子,除了赢荡,赢驷还有赢壮、赢雍、嬴稷、赢芾、赢俚这些儿子。

那么究竟该选哪位公子继承王位呢?秦国内部的意见可以说是非常不一致的,秦宣太后芈八子(秦昭襄王之生母)主张立自己的儿子赢芾为秦王,但是秦惠文后(秦武王之生母)主张立秦惠文王的庶长子赢壮为秦王,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在“隔壁老赵”赵武灵王的干预下,远在燕国做质子的嬴稷被送回国继承王位!

对于这一举动,秦宣太后无疑是没有任何意见的,毕竟嬴芾和嬴稷都是她自己的亲生儿子,谁坐王位都一样!尽管秦惠文后和秦国宗室对此十分抵触,奈何外有赵武灵王武力护送,内有秦宣太后芈八子以及穰侯魏冉的大力支持,嬴稷仍然如愿以偿的做了大秦新一代的王!

秦昭襄王继位以后,又陆续发生了赢壮之乱和一些大臣作乱的变故,这充分的说明了,包括秦国宗室在内的各种政治势力都是不支持嬴稷继位的,包括号称“智囊”的严君樗里疾也是持反对态度的,不过这些反对势力基本都被以秦宣太后为首的楚系集团给收拾了,此期间中穰侯魏冉出力颇多!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什么局面呢?

大量秦国宗室和政府高官被清洗,权力真空瞬间被楚系势力填充,而秦王嬴稷不得不依靠楚系势力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可以说秦王赢稷和楚系势力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我觉得,这才是导致嬴稷迟迟不向楚系势力动手的原因所在。

所以,你看即便是后来嬴稷在范雎的帮助下,打垮了楚系集团,但是也是打而不灭!因为他们双方刚开始是利益共同体,即便后来关系有所破裂,那也是藕断丝连,嬴稷不可能把楚系集团斩尽杀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