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亲情的经典散文

如题所述

生在心里长在眉间的乡愁

  我的乡愁有些象“邮票”,也有些象“年轮树”,但更象我的心事,她生在心头长在眉宇间。

  记得初次离开家乡的时候,人早就象霜打的茄子——恹了。

  离别的那天,妻子默默地跟在后面一直将我送出村口,没说句动感的话语,没做个激情的吻别,只是恋恋不舍地一直地跟着,还有,就是临行时一路上碰到乡亲那一句句关切的问好与祝福声,嘴上轻声的答着心里的泪却暗暗地流。

  是啊,妻子那依依不舍和盈眶的热泪便是我恋家的源由,乡亲们一声声郑重的道别便是我思乡的理由。在异城他乡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都极度地想念我的家乡思念我的亲人,更有许多生活上的不习惯便平白无辜地增添了我许多思乡的情愁。

  不习惯一个人在房间里承受着孤寂和冷寞。总是无聊地躺在床上,象是缺少了什么。哦,是身边少了妻子的温暖,耳旁少了儿女的欢笑,堂前少了母亲的唠叨,对面少了乡亲的问好。只能一个人孤独地躺在房间,傻傻地望着天花板,呆呆地想着妻子的好,痴痴地梦着儿女的笑,自言自语地与乡亲说笑,静静地淌着孤寂的泪水……

  不习惯,不习惯他乡异地人情冷暖两重天的隔阂。

  孤身在外,总感觉周围是那淡淡的人情薄凉的心。就不说同住一个小区同在一幢楼里住,就是同在一间办公室里工作,那五湖四海人笑脸的背后,你摸不透有几多善意?还有就是那般人走茶凉的淡薄,最让人心寒。所有的一切都是思乡时浅淡的忧伤,这般伤感的人世,更加激起我对家乡的怀念。因此眼前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温着乡亲们一张张慈善的笑脸,耳边总是不断地回响着乡亲们一句句亲切的声音。心,便有几分暖意几分欣慰几分企盼乃至激动。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乡音是一种亲切,乡情是一份温暖。

  还记得农忙时节,村里谁家有个事没忙完,便有乡亲主动上前问一声后便自觉地去帮助“双抢”(七月间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更不能忘记乡亲邻里谁家有个灾有个难,全村的乡亲更是自发地送钱送关切送温暖。

  思乡是一种心声,乡愁是一种心痛。

  乡愁是无声息的思念与牵伴,乡愁是说不清道不明还难以割舍的情怀。

  有时,站在高楼大厦下或聚集在灯红酒绿里,脸上的笑仍然掩饰不住思乡的愁怅。总恋着家乡的青山绿水无比真切,总舍不得家中的妻儿幼女倍受冷落,惭愧无力带在身边,不能与之分享。于是,思亲的情又一次涌上心头,和着恋乡的愁又重重地皱在眉头。

  乡情是一杯陈年老酒越久味越浓,乡音是一首唱不完的曲越唱越动情。

  一个长年漂泊在异乡的人,总是恋着家庭的好总是思着乡间情。嘴里吃着那淡淡的粤菜,怎么品尝都觉得不合口味,哦,原来是习惯妻子做的菜,一股浓浓家乡风味;街上看着露胸裸腿的女人,虽然也感觉美却总有些不顺眼,哦,原来她们没有家中的妻子端庄温顺体贴,没有家乡女人的厚实纯朴。这时,那浓浓的乡愁又凝重在心,那无限的思念又黏在眉心。

  哦——,我终于明白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时别样的心思,原来这就是乡愁,就是怀念从小记在心里的乡亲,想念从小暖在心里的乡情。

  乡愁如烟,袅袅缭绕在心间,缠着家乡那山那水那人那情……

  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就失去了这份暖暖的亲情,真想能够常常回家亲一亲妻子,抱一抱儿女;真想常常回家的看一看儿时的伙伴,听一声父老乡亲关切的声音。

  亲人是心,乡情是暖。游子的心里时刻惦着亲人,游子的心要乡情暖,游子的情由乡音出。那弯弯秋月最识乡音,那阵阵秋风最识乡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3
流水的清音敲打着我的记忆,月光朦胧的夜晚,那份思念,沿着老黄牛凌乱的脚印,悄悄爬满山脚。梦里,我在田垄上踩着春天潮湿的格子走回故土,走向那缕缕炊烟升腾的地方。

燕子啄开了四季的卷首。父亲手中的犁已犁开了土地一冬的思念,母亲挽着裤脚在棋盘似的田野播种希望;小河边那娇俏的野花瓣上滚着晶莹的雨露,酿出一季的芬芳;屋后的新竹正在拔节,一声一声,呼唤着我的乳名;屋顶上淡蓝色的炊烟在清风中吟出一首婉约的小令,在三月的雨里渲染出一幅淡雅的泼墨山水。三月的村庄,因为炊烟袅绕,而变得富有诗情画意;三月的春天,因为炊烟升腾而充满温暖。

走近故乡,已是黄昏,当一年未回家的我在村口见到那泥墙黑瓦的老屋飘出淡蓝色的炊烟,闻到熟悉的饭菜香时,一种温馨慢慢涌上心头。炊烟是村庄的图腾,是游子永恒的记忆,透过炊烟,我望见村民们为了生活而淌下的艰辛血泪;透过炊烟,我感受了其中凝聚的温暖。

还记得大三那年暑假返校时,母亲起了个大早,为我烧水洗脸,刷锅煮粥,尽管我告诉她我是下午两点的火车,不用着急。母亲说,不要紧,反正也睡不着。跳跃的火光映红了母亲干瘦的脸,温暖的炊烟轻轻唤醒了村庄甜美的清梦。我不顾母亲的阻拦,与她一起在灶前忙碌,银丝满布身体欠佳的母亲因为担忧女儿明日的路途,竟辗转不寐,我何以心安坐享其成?出门时,母亲开始焚香点烛,祈求神灵保佑她的女儿一路平安,学习进步。青烟缭绕中,我的泪悄然滑落,心灵溢满了阳光的温柔。

巴音博罗说,炊烟是乡村的纱巾,炊烟是母亲伫立在村头呼儿唤女的回音,炊烟是一首田园诗的韵脚,炊烟是流传在土地深处的民瑶曲所省略的那部分。而我想说,炊烟是父亲晚归时赶牛吆喝的声音,是母亲井边挑水淘米的背影,是奶奶阳光下沧桑温暖的微笑,是黄昏中那一条平仄如诗、青苔蔓延的石阶小路。我喜欢炊烟升起的宁静,喜欢炊烟飘荡的空灵,喜欢炊烟弥漫的温暖。村庄纯朴的日子在袅绕的炊烟中日复一日地流过,我们在炊烟的凝视中出生、长大、离开,而父母亲则在灶前、在田野里围着炊烟的旋转慢慢老去。

日落,黄昏。七百年前,那远在天涯漂泊的游子在古道西风中,面对着小桥流水旁的人家屋顶上飘袅的炊烟时,我想,他一定如我一样,虔诚地守望家的方向,想念那一份无言的温暖。“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孤灯无眠,捣声如愁,乡愁是一首美丽孤独而又温暖的诗。三月的风,载不动我雾霭般的乡愁,三月的雨,淋不湿我檀香过窗温暖的思念。坐在三月的雨季里,想家。那未完的诗句,掠过春天的衣衫,蜿蜒成一条长满狗尾巴草的小路。
第2个回答  2020-10-23
  还记得很久以前,读到箫伯纳这样一句格言:“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la烛,而是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人们。”起先并不理解,当参加基础医学院2002年级开展的“家庭——学校互动教育”时,这句话再次闪进我的脑海。我仿佛看到一支支光明灿烂的火炬正在传递。肖伯纳从最深处道出亲情的真谛。

  我们常说:“我们的生命历程融进了亲情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组旋律,每一句叮咛,每一声欢笑,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足印……”然而天下第一情绝不仅指呵护,更重要的是教育,使智慧之炬的传递。

  记得父母教导我们时,常说:“我们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我们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长。”而我们总是那般年少轻狂,不以为然。我们忽略了当岁月无声溜走时在他们面庞和两鬓留下了痕迹,自然也会有许多无价的智慧经验在他们心田积淀。他们总愿意对我们倾之所有,而我们总固执的认为这已不合时宜。便像初生牛犊般的乱闯乱撞,直至遍体鳞伤,犄角流血,然后奔向他们,头枕他们的臂膊,舔舔伤口,又继续前行。

  家庭——学校互动教育,在家长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家长们走上讲台侃侃而谈,谈他们学生时代的学习方法,谈他们的工作经验,谈他们如何与陌生人相处,谈他们对我们前程的期望与信心,谈他们对我们的理解……他们将无价之宝授予我们,将燃烧得无比灿烂的火炬传给我们。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接受这一切,听他们的一席话,远胜于读十年书,受益匪浅。我们怀着细腻的心感受着一切,感受亲情的无私与毫无保留。充满睿智的家长,在我们心中他们的形象是如此的伟岸。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他们渴望理解我们,也渴望被我们理解。其实大家可以成为知己。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何为亲情。

  亲情是荒寂沙漠中的绿洲,当你落寞惆怅软弱无力干渴病痛时,看一眼已是满目生辉,心灵得到恬适,于是不会孤独。便会疾步上前,只需一滴水,滚滚的生命汪洋便会漫延心中。

  亲情是黑夜中的北极星。曾经我们向目标追逐而忽视它的存在,直至一天我们不辨方向,微微抬头,一束柔光指引我们迈出坚定的脚步。

  亲情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我们一次次触礁时,缓缓驶入,这里没有狂风大浪,我们可以在此稍作停留,修补创伤,准备供给,再次高高扬帆。

  因为亲情是伟大的,因此我们感恩亲情。同时我们也感恩老师的用心栽培,“阳光工程”为我们搭建了展示自己多方面才能的舞台;亲情教育更让我们懂得尊孝礼仪。他们启发我们中秋节时写了那份“抵万金”的家书,向父母献一份问候,道一声感谢。是他们精心准备了这次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活动,他们既谆谆教导我们,又时常与我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这是恩情与友谊的交融。所以我们不仅感恩亲情,也感恩师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