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为什么是成为世界超级强国的首选?

如题所述

孙中山先生,一个推翻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的领导者,三民主义先行者,从光绪21年起就开始干革命的先总理,可谓是为民族独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国父还有个叫“孙大炮”的雅称,说的就是伟人那些摸不准秤盘星,满嘴跑火车的时刻。

比如说他曾想过要把首都定在新疆伊犁。

从古至今,帝王将相皆把首都选址等同于龙脉兴衰的头等大事来看,从秦始皇一统中原开始,关中地区来时是中原王朝的首选,否则西安怎会有着十三朝古都之称。

那么关于如何确定一国之都,到底应该考虑什么?

寻龙定穴,那是道家风水说,其实现实意义下古代都城万变不离都是一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你看华夏文明起源的黄河流域,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哪样不是百家争鸣,精彩纷呈,所谓八大古都中有六个位居北方,正是这个道理。

关于伊犁,至少从地图来看地理位置、交通、经济、历史底蕴哪样都不占优势。

大炮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单从字面意思来看,感情定都伊犁是寄予了走出国内,冲出亚洲的厚望?

从影响力来说,九省通衢之地武昌不是更合适?辛亥革命发源地,还是当时工业发展重镇,交通上更占据了水陆两通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综合力来说,西安比武昌更靠近中心地带,以核心区域为都,还利于管理蒙古、新疆、西藏这些国土线边境之地,此外还具备了关中平原得天独厚的富庶……

哪个不比伊犁更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之势?

而伊犁,偏僻的有点诡异了。

夸张说句,倘若不带上新疆这个前缀,很多人只怕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先不扯那些地大物博的溢美之词,来简单了解一下国父未能如愿的首都之选。

这里涉及了一个典故,张骞出使西域。

说起来现在的人能海淘购物还得多谢了这位鼻祖,哥们翻越万里黄沙,走遍丝绸之路,沿途引入无数特产丰富了我们的餐桌。

呸,是打通了当时中原与西域各国的文化经济往来。

彼时张骞就在“世界那么大,他在去看看”的过程路过了乌苏国,也就是现在的伊犁它爷爷。

那个时候的伊犁,巅峰时期被称为“塞外江南。”言下之意不言而喻,地肥景美,是个宜居的好地方。

我国的邻居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部分地方都曾是伊犁的地盘,从公元前60年被纳入西汉管辖后,那就是古丝绸之路的中央枢纽,辐射状源源不绝交融着东西方文明。

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曾一度将两位公主先后下嫁给乌孙国国王。和亲的意义嘛,正负两面来说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可见伊犁曾经站在了怎样的历史高度上。

走到现代,尽管沙俄时期分割走了不少伊犁的土地,毕竟地理上还是亚欧大陆的中心区域,孙先生对于政权的野心逐渐显露,他要解决的,不止于国家民族独立,而是要成为亚洲“共主”。

说到这里,陡然生出了一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壮之意。

那么为什么这事还是成了孙先生抱终身无法实现的梦?

来看一下实际情况。

“守国门”三个字就是最大的问题,一国之都处于边境线,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相邻。

这就跟插了块肥肉直接送到野狼嘴边没什么两样,试想一下,首都整日战火纷飞,那这个国家还能好得起来吗?

安全都保障不了,哪有心力去发展经济民生这些重头戏?

前文中已经提及,想当年伊犁最辉煌的时候,部分地区还不属于如今的俄罗斯,所以人沙俄后来好几次搞事,自然先从最近的地方下手。

也不能完全说孙先生的想法不靠谱,只不过理想和现实,他可能没有区分清楚,就当时中国的实力而言,根本不具备敢定都在边境上的底气。

更骨感的还有一大事实,伊犁相对落后的经济实力,短期内也无法发展出一国之都应有的承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