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历来有“八桂人物胜江南”之说,历史上的状元郎有谁?

如题所述

科举制度有“三元及第”的说法,人们将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三试连连夺魁高中榜首,称“三元及第”。

据统计,在科举制度实行的1300多年中,共出现过551名状元,连中“三元”的只有14人。若将这些“三元及第”的状元郎按籍贯划分,则广西、河北、河南、山东的人数并列全国第一,各有2人获得“三元及第”殊荣。广西“三元及第”者分别为临桂人陈继昌和宜山人冯京。因为“三元及第”数排名第一,广西也因此得以超越传统文化大省江苏、浙江。由此亦可见广西状元的含金量之高。

陈继昌

广西历史上两位“三元及第”者陈继昌和冯京,虽然时间跨度达771年,但其人生际遇却颇为神似。陈继昌,字哲臣,号莲史,临桂县四塘镇横山村人,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名“三元及第”状元。冯京,字当世,号齐年,宜山县城东冯村人,宋朝最后一名“三元及第”者。巧合的是,两人竟然都是在乡试中夺得解元后,改换名字参加会试、殿试,从而大魁天下的。陈继昌原名陈守睿,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陈守睿改名陈继昌抱病应殿试,竟然连中三元。

冯京

为何要改名呢?陈继昌的姑丈熊方受说:“梦捷报到门,展视乃今名(继昌)。诘以错讹。贵人答云:‘今岁会状元,必是此名。’寐而更名,恰符梦兆”因为一个梦,陈守睿改名“陈继昌”。陈继昌改名后中状元,冯京也是。但是相较于陈继昌的自愿改名,冯京则是被逼的。冯京在殿试中,当朝重臣张尧佐利用职权,想方设法要将状元的头衔扣在自己外甥石布桐身上,为避免被冯京抢走状元,竟密令监考人员不得让所有冯姓者入试。

张尧佐

冯京得讯,决定改换姓名报考。于是他将自己的姓“冯”中的两点移到了自己的名上,“冯京”成了“马凉”。殿试结果一公布,“马凉”高中第一名,成了状元。宫廷只知道“马凉中了状元,但百姓却知道中状元的是“冯京”。于是民间即有了“天上中马凉,天下中冯京”的说法。出共中0两位“三元及第”者,冯京成为宋朝一代名臣,陈继昌也以“清洁”享誉朝廷。

冯京

冯京中状元时,年仅29岁,朝廷授其初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在荆南任期满后,冯京回京,拜龙图阁待制,出知扬州,不久以翰林学士被召还京。回京之后,因冯京未及时拜访宰相韩琦,而被韩琦误认为恃才傲物。其岳丈富弼要其拜访韩琦,冯京却道:“公(韩)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由此亦可见冯京身正不怕影子斜。因为品性极佳,冯京终历四朝不倒。宋哲宗元祐九年(1094年),冯京病逝。

韩琦

去世后,当朝皇帝还曾亲到冯京府中祭奠,追赠其为“司徒”,谥“文简”。冯京著有《灊山集》,可惜未流传于世。陈继昌中状元后,历任多省布政使、巡抚虽然官位显赫,但他却是出了名的清正廉洁。清嘉庆二十一年(816年),陈继昌家中失火,房屋被烧为一空。后来,陈继昌“三元及第”,被朝廷授予官职,有俸禄,还掌握钱财大权,但他却一直没有多余的钱将家中房子重新装修。

陈继昌

直至清道光十年(1830年),陈继昌从广州北上经过家门,才用讲学所得,留下了仅够复建五间房的银子。陈继昌多任外放官,在职期间,他一直公正廉明,做了许多兴利除弊、造福百姓的好事,尤在兴修水利上,甚得百姓敬重。陈继昌名满神州,不但文采风流,在应对联方面更是技压群儒。辞世后,人们也纷纷撰挽联纪念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3
玉面书生王面,词坛圣手李同飞,赵州诗仙李三郎是历史上三大出名状元。
第2个回答  2021-03-13
从隋朝至清朝,广西的文科状元有10人,他们分别是赵观文、裴说、梁嵩、王世则、毛自知、陈继昌、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
第3个回答  2021-03-13
陈继昌,冯京,我觉得两位状元郎都非常有缘分,就从名字那就说起就注定有缘,虽然相隔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