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那句“万人如海一身藏”是什么意思?

要最详细的出处和解释。

万人如海一身藏的意思是:在茫茫人海的京城里藏一个人是非常容易的,这里的意思是指的隐居生活。

出自苏轼的【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之一) 

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

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従宦无功谩去乡。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译文:我在病中听说你不再经商,旅途中的大雁何时才能停止飞行。别离后不知道做官的好处,裤裤思念却始终觉得时间漫长。闲暇的时候多写书是个好建议,做官没有功绩回家也是个好选择。只有在茫茫人海的京城里藏一个人是非常容易的。

写作背景:苏轼虽说在仕途上看起来稍顺利些,但在凤翔时期也是他的政治极度失意期。官居副职与凤翔两任太守皆不合,屡被打击。目睹人民的涂炭生活却无能为力更增添了他内心的苦闷,甚至产生了去官隐退的思想。

因此,两人在此间也写了许多有关政治的唱和诗,表达自己的为官之道,排遣内心的抑郁。最著名的当属苏轼在嘉祐七年(1062)十月,得知弟弟辞官消息后所写的《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中感情真挚动人

扩展资料: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

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影响。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9

1,万人如海一身藏的意思是:在茫茫人海的京城里藏一个人是非常容易的。指的是隐居生活。

2,该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全诗原文如下:

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

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从宦无功谩去乡。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白话文释义:在病中听到你不用来商州了,旅途中的大雁什么时候也不用再飞来飞去。远远的离开官场名位也好,以免想家不得归年岁却见长了。看书多才得以想到真的好计策,一旦到了官场没有功劳想返乡便很难了。留京养亲是最好隐居的地方,在茫茫人海的京城里藏一个人是非常容易的。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嘉祐七年(1062)十月,苏轼的弟弟苏辙由于在《御试制科策》中激烈抨击宋仁宗,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列入四等下,任商州(今陕西商县)军事推官,但苏辙对朝廷大臣不能容直言深感失望,后来诏命虽下,他却奏乞留京养亲,辞不赴任,可谓还未进入仕途即遭挫折。

这首诗就是苏轼闻其弟苏辙辞不赴任商州、奏乞留京养亲而作。是对苏辙此番举动的解读,也含有将其理解为“大隐隐于市”的慰藉性诠释。

2,诗中有对弟弟辞官致兄弟不能相见的惋惜,苏辙赴商州须经过凤翔,故曰:“旅雁何时更著行”。有对弟弟辞官的赞同“著书多暇真良计,从宦无功谩去乡。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也饱含对弟弟的劝慰之情,既有对弟弟的宽慰,更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兄弟间的心心相映,患难与共,知心知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01

“万人如海一身藏”的意思:在茫茫人海的京城里藏一个人是非常容易的。指的是隐居生活。

“万人如海一身藏”出自宋代苏轼所作的《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全诗原文如下:

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

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从宦无功谩去乡。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白话文释义:

在病中听到你不用来商州了,旅途中的大雁什么时候也不用再飞来飞去。

远远的离开官场名位也好,以免想家不得归年岁却见长了。

看书多才得以想到真的好计策,一旦到了官场没有功劳想返乡便很难了。

留京养亲是最好隐居的地方,在茫茫人海的京城里藏一个人是非常容易的。

扩展资料: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此诗创作背景

北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苏轼、苏辙兄弟参加制科考试,苏轼考入三等(最高等),除大理评事、凤翔签判。苏辙的对策文章却因批评皇帝,引起一场大争论,最终列入四等下。

后除商州军事推官,任命已下,知制诰王安石却不同意。卷入人事纠纷的苏辙不得不辞官。远在凤翔的苏轼听到这个消息,很失望,于是写了三首诗去安慰子由,这是第一首。苏辙也回了三首诗,诗篇俱存。

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29

宋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一个人如果要隐居,京城名利熙攘的人海就是最好的地方。杨绛称自己就是“万人如海一身藏”。

扩展资料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

(宋·苏轼)

病中闻汝免来商,

旅雁何时更著行。

远别不知官爵好,

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

从宦无功漫去乡。

惟有王城最堪隐,

万人如海一身藏。

嘉祐六年(1061),苏轼、苏辙兄弟参加制科考试,苏轼考入三等(最高等),除大理评事、凤翔签判。苏辙的对策文章却因批评皇帝,引起一场大争论,最终列入四等下。

后除商州军事推官,任命已下,知制诰王安石却不同意。卷入人事纠纷的苏辙不得不辞官。远在凤翔的苏轼听到这个消息,很失望,写了三首诗去安慰子由。这是第一首。苏辙也回了三首和诗。诗篇俱存。时间是嘉祐七年(1062)的初冬,苏轼病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8-28

万人如海一身藏的意思是:在茫茫人海的京城里藏一个人是非常容易的,这里的意思是指的隐居生活。出自苏轼的【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之一)


万人如海一身藏,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古语。这句话的寓意,是指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就像海洋中的每一滴水都是不同的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会忽略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会过分关注外在的物质世界,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在。然而,只有在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幸福。万人如海一身藏也是一种启示,告诉我们要珍爱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内心的平静,秉持着宽容和包容的态度,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智慧和成长

此外,这句话还可以解释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命价值和使命。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并且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断努力。

总之,万人如海一身藏这句话,传递着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力量。它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出努力。


作品原文

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

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従宦无功谩去乡。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近従章子闻渠说,苦道商人望汝来。

说客有灵惭直道,逋翁久没厌凡才。

夷音仅可通名姓,瘿俗无由辨颈腮。

答策不堪宜落此,上书求免亦何哉。

(章子,惇也。)

辞官不出意谁知,敢向清时怨位卑。

万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

策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忧家有师。

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苦参差。


创作背景

苏轼在凤翔任上对弟弟颇为怀念,仅凤翔任期内与苏辙唱和的诗作就有七十多首,占诗集中二百余首寄怀子由的近三成。其中,对于苏辙不赴商州任上的决定,苏轼在病中连写了三首诗寄赠,这便是后来传世的《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由于苏辙的诏命是在苏轼赴凤翔任上的第二年秋天才下来,这期间一直滞留汴京,所以苏轼第一首尾联、也是该组诗中最为传世的一联“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便是说弟弟大隐隐于王城之意。


赏析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苏辙兄弟都参加了科举考试。苏轼入三等(实为最高等,一二等为虚设),除大理评事、凤翔签判。苏辙由于在《御试制科策》中激烈抨击宋仁宗,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众人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司马光认为苏辙“指正朝廷得失,无所顾虑,于(御试)四人之中最为切直”,主张列入三等。胡宿却认为苏辙以致乱之君况盛世,力请罢免。后来由于仁宗的干预才达成妥协,列入四等下,除商州(今陕西商县)军事推官,即题中所说的“商幕”。但知制诰王安石认为苏辙袒护宰相,专攻人主,不肯撰词。苏辙对朝廷大臣不能容直言深感失望,后来诏命虽下,他却奏乞留京养亲,辞不赴任。1062年(嘉祐七年)十月苏轼作《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组诗,苏辙的次韵诗三首就作于其后不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