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26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

2、了解诗歌语言的精练、压韵和节奏的特点。

教学设计:

1、课前,学生认真预习,扫清阅读障碍。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明白词、句的大意,培养自读能力。

2、根据教材特点,采用朗读教学法,强调诵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3、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陈毅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戎马生涯的余暇,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其中不少是反映他坚毅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的革命理想的。《梅岭三章》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板书课题、作者)

二、导读设计:

1、先听一遍课文朗读录音,请学生核准字音,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诗歌意境。

2、提问:这三首诗饱含着怎样的感情?朗读时,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把握?

明确:这三首诗,饱含着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诗歌的感情基调:真挚而深沉、豪迈而悲壮。

3、再听一遍朗读录音,请学生轻轻跟读,进一步领会诗歌感情。

4、齐读小序。提问:小序里表现诗人上述感情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表明诗人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强调小序不但告诉我们诗作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缘起,更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诗作的时代背景,这对我们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是很有帮助的。(板书:“小序——时代背景”)

5、男生朗读第一首诗。提问:诗中哪些诗句表现诗人上述感情?

明确:“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可以说,为革命,诗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尚嫌不够,他是死而不已,因为他到了阴曹地府,还要“招旧部”、“斩阎罗”。“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板书:“一、视死如归(招、斩)”]

6、女生朗读第二首诗。提问:哪些诗句表现诗人上述感情?

明确:“此头须向国门悬”、“捷报飞来当纸钱”。前句出自汪精卫的《狱中杂感》。偶尔袭用前人成句,在旧体诗的创作中是可以的。用春秋时吴将伍子胥眼悬东门典故,意为诗人也像伍子胥一样死不瞑目。他寄望后来人多多努力,胜利的喜讯早日飞传。“飞”,轻捷、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板书:“二、死不瞑目(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