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数及相关性分析

如题所述

流动单元主要强调的是储层单元,是对储集层的进一步细分(张尚锋等,2002)。流动单元是储层岩石物性特征的综合反映,其类型与空间分布是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及成岩作用等综合影响和控制的结果,并最终表现为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与渗流条件的差异。如何选择合理的参数来准确表征这些差异,是流动单元评价的基础。

众所周知,储层的岩性与物性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其中岩性起主导作用;岩性中岩石颗粒的粗细、分选的好坏、粒序纵向变化特征以及泥质含量、胶结类型等直接控制着储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气性的变化。储层的电性则是岩性与物性的综合反映。因此,通过对岩心分析数据与测井数据的相互对比研究,分析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参数,建立准确的岩-电关系模型,是进行未取心井段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必要手段。

图7-1 下石盒子组流动单元层次划分及其与基准面旋回的对应关系

(1)岩性与物性的关系

储层岩性与物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储层岩石的粒度和成分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岩石粒度对物性的影响明显,随着碎屑颗粒粒度的增大,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增大的趋势(图6-12,图6-13)。岩石成分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石英颗粒含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岩屑与填隙物含量跟孔隙度和渗透率呈反相关关系(图6-14)。分析表明,本区的自然伽马曲线与储层的岩性对应关系较好,低自然伽马值对应的储层岩石粒度相对较粗,岩性较纯,石英含量高,岩屑含量低。

(2)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

孔隙度与渗透率是表征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通过对15口井426个样品点的物性统计分析表明,MSC4和MSC5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呈正相关性。即随着砂岩孔隙度的增大,渗透率也相应增大。一般砂岩孔隙度大于6%,则渗透率大于0.1×10-3μm2;孔隙度大于9%,则渗透率大于0.2×10-3μm2(图7-2)。

图7-2 MSC4 和MSC5 储层孔-渗关系图

(3)孔隙结构参数与物性的相关性

如图7-3,平均喉道半径、喉道中值半径与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呈正相关性。反映喉道半径越大,储层的物性越好。

图7-3 MSC4 和MSC5 储层孔隙结构参数与物性的相关性

(4)物性与渗流能力的相关性

如图7-4,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与反映孔喉连通性及渗流能力的排驱压力呈反相关,反映物性越好,排驱压力越小,其渗流能力越强。

图7-4 MSC4 和MSC5 储层物性与渗流能力的相关性

(5)物性与含气饱和度的相关性

如图7-5,MSC4和MSC5的含气饱和度与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呈正相关,反映储层的物性越好,含气性越好。

图7-5 MSC4 和MSC5 储层物性与含气饱和度的相关性

(6)无阻流量与流动系数、渗透储容系数的相关性

如图7-6,MSC4和MSC5的流动系数、渗透储容系数与无阻流量呈正相关,反映流动系数、渗透储容系数越大,无阻流量越大。

图7-6 MSC4 和MSC5 流动系数、渗透储容系数与无阻流量的关系

渗透储容系数为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之积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影响储层渗流能力的参数主要包括储层的粒度、碎屑颗粒成分、填隙物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喉道半径及排驱压力孔隙结构参数,且这些参数还直接影响储层的含气饱和度、无阻流量,说明在以岩性气藏为主要特征的大牛地气田,储层的含气性与产能主要受控制于储层的渗流能力,而渗流能力的差异便形成了不同的流动单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