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之带牙套的心酸历程

如题所述

踏上正畸之旅:一段难忘的心酸历程


长久以来,我一直对矫正牙齿心存向往,但疫情和内心的顾虑让我迟迟未决。然而,朋友的鼓励与信任让我终于鼓起勇气,选择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寻找专业权威的专家,贺红、叶翁等大名鼎鼎的三杰之一——叶翁医生,成为我的正畸守护者。然而,预约过程艰辛,直到5月25日,我意外地抢到了叶翁医生的号,这无疑是一次幸运的突破。


初始阶段并不平静,6月6日的牙周科检查揭示了牙周问题和11号牙齿的阴影,需要分别进行治疗和根管治疗。核酸检测的滞后让我经历了一次小插曲,但最终在6月12日顺利完成洁牙,并为后续治疗做好了准备。


治疗的转折点


接下来的治疗历程充满了挑战。6月17日,我接受了一次深度洁牙和根管治疗,同时也面临了拔除三颗牙齿的决定。在牙髓科的王医生那里,我得知可能需要进行根尖周炎手术。尽管初期情绪波动,但护士的耐心解释让我渐渐安定下来,继续前行。6月24日,我完成了根管治疗,拔牙过程竟意外地无痛,但等待复查的日子依然漫长。


预约的曲折与突破


8月14日,我再次经历了抢号的艰难,但最终成功预约到了复诊。两周后,我意外地再次预约成功,这仿佛是正畸道路上的一道曙光。在实际就诊中,我接受了粘托槽的处理,专家的操作让我深感专业。


适应与挑战


带上牙套后,我开始感受到异物感,由于深覆合问题,医生在牙齿上垫了特殊材料。适应新牙套的过程并不轻松,两周内我甚至无法正常咀嚼,但医生的忙碌和预约系统的改善让这一切变得稍显容易。复诊中,我遇到了托槽掉落、勾嘴问题、口腔溃疡和新生的“黑三角”,每一次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骨钉与保持器的阶段


经过七次复诊,我在6月3日接受了打下颌骨钉的手术,虽然过程短暂但有痛感。刘医生的精湛技术在麻药后十几秒内就完成了。骨钉的加入和定期拉扯嘴皮成为了我的日常。然而,钉子意外地松动,我在两周后更换钢丝并打了上排两颗,感觉有所改善。期待下次复诊时,骨钉能更加稳固。


取下牙套的那一天终于到来,2023年4月17日,我惊讶于医生宣布的可以摘牙套的消息。实习医生迅速而熟练地取下,紧接着是磨牙、洗牙,以及制作保持器的准备。虽然洗牙过程痛苦,满嘴血迹,但取牙模时头部的短暂压力提醒我,每个步骤都是为了未来的完美笑容。


结束篇


洗牙后,我发现了牙结石的堆积和刷牙技巧的不足,但痛苦的20分钟让我更加重视口腔卫生。取牙模时,尽管短暂且有压力,但那只是为了保持成果。终于,戴上保持器,我意识到正畸旅程的结束,无需再复诊,只留下一个灿烂的微笑和满心的期待。


最后的庆祝


洗牙、取模,到戴上保持器,每一个步骤都标记着我的进步。如今,正畸的艰辛已化为满口整齐的牙齿,虽然凸嘴问题依旧,但我相信,保持器的使用将帮助我走向理想的微笑。至此,我用汗水和坚持换来了这份久违的笑容,一切都值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