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作品有哪些?

童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4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

《春宴琐谭》、《雪朝》、《隔膜》、《火灾》、《线下》、《倪焕之》、《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心》、《未厌居习作》、《圣陶短篇小说集》、《叶绍钧选集》、《略读指导举隅》等。

一、《稻草人》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 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二、《古代英雄的石像》

试看本篇童话, 一块块石头具有了“人情”“人性”, 石头、石像居然讲起“人话”来了。 这儿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而它靠的是作者艺术的想象, 亦即合理的幻想。

篇中不论是对石像“抬着头, 眼睛直盯着远方”, “嘴张着, 好像在那里喊”的形象的描写, 还是对小石头对那高高在上的石像的批评和自言自语的内心的刻画, 都使人感到是那样的生动而真切。 童话创作中的幻想贵在新奇而又自然, 可惊而又可信。 

这篇童话在合理施展艺术想象方面,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作的范例, 也表现出了叶圣陶童话创作的一贯风格。

三、《小白船》

叶圣陶的《小白船》全文透露出小男孩和小女孩是非常善良和纯洁的,就像他们乘的小白船一样,其实那个长得可怕的男人心地也是善良的,有时候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可以以貌取人的。

在《小白船》这篇童话故事里,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叶圣陶把小溪两边的景色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形象,连水里的鱼儿青蛙都写得极其有趣。

四、叶圣陶的作品风格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

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扩展资料

叶圣陶的故事

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圣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30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他的作品有:

时间        作品                  类型    

1918    《春宴琐谭》      短篇小说    

1921    《小白船》           童话    

1921    《一粒种子》        童话    

1922    《雪朝》                 诗    

1922    《旅行家》              童话    

1922    《含羞草》             童话    


1922    《隔膜》               小说集    

1922    《玫瑰和金鱼》         童话    

1922    《月亮姑娘的亲事》    童话    

1922    《快乐的人》             童话    

1923    《稻草人》 [6]           小说    

1923    《火灾》                    小说集    

1925    《线下》                  短篇小说    

1928    《倪焕之》               长篇小说    

1931    《古代英雄的石像》    童话    

1934    《文心》                   教育    

1935    《未厌居习作》            散文    

1936    《圣陶短篇小说集》    短篇小说集    

1936    《叶绍钧选集》    

文选

   


报纸                                    杂志    

《上海时事新报》             《礼拜六》    

《上海民国日报》              《儿童文学》    

《文学周报》                       《中国语文》    

《公理日报》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开明小年》    

《国文月刊》                   《诗》    

《苏州评论》                    《光明》    

《国文杂志》    

一、《稻草人》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 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二、《古代英雄的石像》

试看本篇童话, 一块块石头具有了“人情”“人性”, 石头、石像居然讲起“人话”来了。 这儿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而它靠的是作者艺术的想象, 亦即合理的幻想。

篇中不论是对石像“抬着头, 眼睛直盯着远方”, “嘴张着, 好像在那里喊”的形象的描写, 还是对小石头对那高高在上的石像的批评和自言自语的内心的刻画, 都使人感到是那样的生动而真切。 童话创作中的幻想贵在新奇而又自然, 可惊而又可信。 

这篇童话在合理施展艺术想象方面,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作的范例, 也表现出了叶圣陶童话创作的一贯风格。

三、《小白船》

叶圣陶的《小白船》全文透露出小男孩和小女孩是非常善良和纯洁的,就像他们乘的小白船一样,其实那个长得可怕的男人心地也是善良的,有时候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可以以貌取人的。

在《小白船》这篇童话故事里,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叶圣陶把小溪两边的景色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形象,连水里的鱼儿青蛙都写得极其有趣。

四、叶圣陶的作品风格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

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扩展资料:

作品风格

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

叶圣陶先生

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人物评价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得”。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神的又一表现。(中国网评)


人物纪念

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

叶圣陶纪念馆

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

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叶圣陶公园,与保圣寺相邻(保圣寺西侧),坐落在保圣寺西,与寺院仅一墙之隔。这里是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方。叶老逝世后,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将当年叶老执教的几处旧址重行修建,辟为叶圣陶纪念馆。

第3个回答  2019-04-30

叶圣陶的代表作有《春宴琐谭》、《小白船》、《一粒种子》等。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扩展资料: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是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代宗师。文化史册上的叶圣陶,无疑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然而,作为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却同时也是一个被深度“遮蔽”了的符号!这种遮蔽,至少有三重:

其一,是被叶圣陶自身多方面不凡成就的“遮蔽”;其二,源于叶圣陶教育著作风格和体式的“遮蔽”;其三,也是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一点,是囿于历史条件的时代的“遮蔽”。

20世纪中国社会风云激荡,波澜壮阔。叶圣陶积极投身时代洪流,以深厚的国学根底、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的教育理念,躬身从事文化教育工作70余载。

他深思慎取,博采中外众长,总结、提炼和积淀出丰厚珍贵的教育思想。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总纲,即“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中小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叶圣陶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重新“发现”叶圣陶



第4个回答  2019-05-01

叶圣陶的著名作品有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童话《小白船》、童话《一粒种子》、《雪朝》、童话《旅行家》、童话《含羞草》、小说集《隔膜》、童话《玫瑰和金鱼》、童话《月亮姑娘的亲事》、童话《快乐的人》。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

扩展资料:

个人贡献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后世纪念

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叶圣陶公园,与保圣寺相邻(保圣寺西侧),坐落在保圣寺西,与寺院仅一墙之隔。

这里是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方。叶老逝世后,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将当年叶老执教的几处旧址重行修建,辟为叶圣陶纪念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