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结构

如题所述

1、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共5种7个,其中腹鳍和胸鳍的数量是2个,其余为1个,分别为:胸鳍、腹鳍、臀鳍、尾鳍和背鳍,其中1胸鳍和3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背鳍防止侧翻,臀鳍协调其他鱼鳍保持平衡,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2、鱼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向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着协调作用不断向前运动;在水中能绕过障碍物主要靠的是侧线.

3、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水中溶氧通过血管进入血液,进行呼吸作用.2鳃耙为鳃部的过滤器官,用以阻挡食物和沙粒随水流经鳃裂流出,以免损伤鳃瓣.

4、骨胳 骨骼是支持身体和保护体内器官的组织,它和动物体的运动也有密切关系。骨骼有内外之分,外骨骼包括鳞甲、鳍条和棘刺等;内骨骼通常是指埋在肌肉里的骨骼部分,包括头骨、脊柱和附肢骨骼。

扩展资料:

1、鱼肉的功效:秋冬季是体弱者进补的好时机,鱼则是进补的好水产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

2、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02

鱼字是独体或上中下结构。基本释义为:①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低等脊椎变温动物;②姓氏。

鱼是一类十分适合在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它们身上有鳞,可以抵御水中有害小生物的侵害;身体里有鳔,可以控制身体的沉浮自如;身体各部位的鱼鳍,则保证它可以在水中以各种灵活的姿态活动、觅食。 所以它们只能分布在各自适宜的环境之中。 全世界有鱼类数万种,其中最大的是鲸鲨,大小相当于一辆大卡车;最小的是虾虎鱼,只有几厘米长。

扩展资料:

1、以“鱼”为偏旁的字大致有以下规律:鲤、鲫、鲟、鲅、鲢、鳊 、鳡、鳅、鳝、鳇、鲶、鲈等。鲸、鱿、鳖、鲵等并不属于鱼类,由于它们生活在水中,且与鱼类有相似的地方,古人才错误地将其划入鱼类的范畴。

2、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鱼肉如带鱼、鲢鱼、鳝鱼等都属于温性食物,吃多了容易导致内火蓄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鱼生火”。因此,内热偏盛及阴虚火旺体质者要少吃温性的鱼类。

而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鱼属于高蛋白质的食物,如果吃得过多,又缺乏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会使体内胶原蛋白的合成出现问题,造成牙龈、黏膜出血等上火症状。但是这仅针对温性或热性的鱼类来说,诸如乌鱼、甲鱼、鳗鱼、鲤鱼等少部分平性或凉性的鱼类则不会引发上火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08

1、鱼的运动器官是鳍,

2、用鳃呼吸,

3、鱼的内部结构:骨胳、肌肉、呼吸器官、排泄器官、生殖器官。

扩展资料: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9-06
鱼类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头部是指吻端到鳃盖后缘;躯干部是指鳃盖后缘至肛门一段;肛门以后至尾鳍基为尾部。鱼类的头部主要有口、须、眼、鼻孔和鳃孔等器官。淡水养殖鱼类的口一般位于吻端,由上下颁组成,它既是捕食器,也是鱼类呼吸时入水的通道。有些鱼类的口附近着生有须,如鲤鱼和鲇具须两对,埃及胡子鲇有须四对。须具有感觉和味觉作用,并可辅助寻觅食物。鱼类的眼睛位于头的两侧,没有眼睑,不能闭合,也不能较大的转动。眼的角膜平坦,水晶体呈圆球形,它的曲度不能改变,因此可以推测鱼类总是近视的。鱼眼的前上方左右各有一个鼻腔,其间有膜相隔,分为前后两鼻孔,后者不与口腔相通,故鱼类的鼻孔没有呼吸作用,只有嗅觉功能。头的后部两侧鳃盖后缘有一对鳃孔(只有鳝鱼特殊,其左右鳃孔合成一个,位于腹面),它是呼吸时出水的通道。鱼类的躯干部和尾部主要有鳍、鳞片和侧线器官。鳍是鱼类的运动器官,按其所着生的位置,可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鱼在水中游动时,各鳍相互配合,保持身体的平衡并起推进、刹制或转弯的作用。大多数鱼类的体表都披有坚实的鳞片,它是皮肤的衍生物,通常呈覆瓦状排列。有些鱼类(如鳗鲡和鳝鱼)的鳞片退化,也有残留少数鳞片的鱼类,如镜鲤则是典型的例子。不管有鳞或缺鳞的鱼类体表,都能分泌大量的粘液,无疑具有润滑和保护鱼体的作用。侧线是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它是深藏于皮下的管状系统结构-,与神经系统紧密联接。有许多小管穿过鳞片与外界相通。这些小孔在体侧表面排列成线状。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侧线只有一条,从头后部大致沿体侧中线直到尾鳍基部。但尼罗非鲫的侧线中断,分上下两段。侧线具有听觉和触觉功能,能感觉水的振动波、水流方向和水压的变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5-20
1、形态:身体呈梭形,体表常备有鳞片,并有粘液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2、运动:靠尾部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动力。(背鳍:保持直立的状态和鱼体的平衡;胸鳍和腹鳍:保持鱼体的平衡、上浮、下潜、停留;臀鳍:保持身体平衡;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决定游动方向)
3、呼吸: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并终身用鳃呼吸。鳃由鳃耙、鳃弓、鳃丝组成,主要部分为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融有氧的水进入鳃丝内的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到水中。
3、感知:鱼的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线叫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