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光教授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究,他的论文涵盖了柴油排放控制技术、微粒过滤器再生、排气消声器、红外加热应用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他的部分著作摘要:
2000年的"Diesel Emission Particulate Filter Microwave Regeneration System"发表在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 Wave Technology Proceedings,北京,中国,英文版,第465-468页。
2002年,许晓光与杨德胜合作的"新型排气消声器实验研究"发表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第42卷第5期,第539页。
SAE 2001-01-3204论文"Diesel Exhaust Particulate Aftertreatment"也体现了他的研究贡献。
2002年,许晓光、高希彦和杨德胜在内燃机工程上发表了关于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红外加热再生的研究。
在红外技术杂志2001年7月,他们探讨了红外加热在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再生中的应用。
王宪成、宁智等人的研究涉及柴油机排气微粒静电金属丝网捕集器,发表在内燃机学报2000年2期。
许晓光还参与了"柴油机排放微粒后处理技术实验研究",同样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12月发表。
关于柴油机排气微粒静电映像力沉积机理,王宪成、王书义和许晓光也有深入研究。
张武等人在2003年的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上,探讨了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许晓光与薛冬新、宋希庚合作的"柴油机噪声产生与控制"在《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7月刊出。
能源战略与当前能源问题,张世坤和许晓光在2004年能源研究与信息期刊中有所阐述。
刘瑞祥等人研究了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红外加热再生的优化方法,发表于内燃机学报2004年11月。
此外,许晓光还关注了共轨系统发展与电控单元的研究,以及涡街流量计在柴油机中的应用。
王宪成和许晓光继续深入探讨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红外再生技术,发表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7月。
在2005年,许晓光与孔峰、薛冬新合作研究了柴油机微粒过滤器品质,参与了中国内燃机学会的学术年会。
孔峰等人设计了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DuduOSEK,并在汽车电子技术分会上分享了成果。
孔峰和宋希庚的Adaptive PID Controller for Idle Mode of an SI Engine论文在SETC2006会议上发布。
袁辉和许晓光共同研究了大连地区液化天然气引进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