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时期的东吴政权最后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如题所述

东吴方面,吴末代孙皓皇帝,暴虐治国,又好酒色,大兴土木,从而民心丧尽,大臣人人自危,东吴名将陆逊去世后,国内没有统兵大将,军队训练荒废,士兵士气低落。

西晋方面,西晋本就是继承曹魏比较好的基础,从晋朝泰始五年(269年)起,晋武帝就筹划剿灭吴国,于是一面改善内政,开发农业、积存粮食;一面优选将帅,造楼船,练水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见时机成熟,派兵20万,分三路进军,一路为镇南将军杜预,一路为安东将军王浑,水路则是益州刺史王濬。

杜预一路沿长江西上,奇袭乐乡城,放火把山,进军江陵,平定长江上游。杜预共斩杀和活捉吴国都督、监军14人,牙门和郡守120多人,并把东吴将士家属迁到长江以北,吴国人纷纷前来投降。

王濬水军一路势如破竹,战秭归,平建业,声势浩荡,吴国水军大都投降。就这样,并未费多大气力,便攻进建业城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好脱掉衣服,命人将自己反绑起来,出城投降。

扩展资料:

自建衡元年(晋泰始五年)左丞相陆凯病逝后,左大司马施绩、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右丞相万彧、左将军留平、太尉范慎、司徒丁固、大司马陆抗等重臣在六年时间里先后逝世,吴国有名望的旧臣死亡殆尽。

东吴君主孙皓却更加暴虐,逼杀朱太后,随后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遣送到一个偏远的小城,到达后,不久又追杀其中较年长的两个。

对大臣,他也常常施以重刑,仅丞相一级的官员为例:除张悌在亡国之际战死外,濮阳兴被流放处死,夷三族,万彧被谴自杀,全家遭流放;陆凯死后数年,全家被处以流放。

孙皓还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宝鼎二年(267年)六月,大兴土木建昭明宫。孙皓要建立新宫,他让侍奉两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到山林里监督伐木,穷极伎巧,费用以亿万计算,造成民怨沸腾,东吴被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7
首先便是称帝后的孙权,似乎变了一个人,不再像之前那样谦逊,也不再有纳谏的耐心,比如在辽东公孙渊,这位仁兄想叛曹魏,于是就来了一出讨好东吴的同时,也对曹魏极力奉迎,孙权自然以天子自居,封他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对于孙权所给的封号,还是有些想法的,最直接的就是怕自己的邻居曹魏拿自己开刀,于是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赏赐的金银珠宝的同时,也得对曹魏有所表示,于是就把孙权的使者给杀了,孙权直接决定还以颜色,最后事态的发展却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影视作品中的孙权
晚年的孙权,开始迷恋修道,作为皇帝的他想长生不老,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信任江湖术士的他,其心性也随之改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犹犹豫豫,先是立自己的长子孙登为太子,可惜太子寿命不长,没多久姬去世了,这下太子位子空出来了,该选谁呢?想来想去把第三子孙和扶上了太子之位,这下他另外儿子鲁王孙霸不乐意了,于是太子和鲁王开始各自拉拢大臣拥护自己,孙权一看这朝廷被搞得乌烟瘴气,都是因为太子之位给闹的,索性把太子孙和废掉,而孙霸呢,直接被孙权赐死,接着孙权再立孙亮为太子,几番折腾后,最后还是废太子孙和的儿子孙皓继承了他的皇位。
影视作品中的孙权
这另外一位就是孙权的孙子孙皓了,要说这孙皓即位之初还是把老百姓放心上的,大赦天下,开仓济民,减少宫女人数,允许她们出宫婚配,可是没多久孙皓就渐渐迷失自己了,要说这孙子还真是够孙子的,当皇帝你就好好当,他呢肯能觉得皇位来得实在不容易,于是对自己的兄弟,侄子,甚至是自己的大臣开启杀戮模式,这孙皓也比较迷信,凡事都得问上一卦,皇后是废是立,何时对外用兵,甚至是迁都这样的大事情都求助于卦象,作为皇帝的孙皓永远不觉得后宫的女人会多,于是就不停往自己的后宫补充新人,其他地方往东吴输送的后宫佳丽,他只要感觉有点不爽,直接把后宫的女人扔江里,东吴的内讧给了晋武帝致命一击的机会,于是孙皓也来效仿刘禅投降了晋武帝,自此东吴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