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主要内容

《灯笼》主要内容

有一个13岁的小男孩,从姑姑家开始回家,一路上都响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男孩没地方躲雨。雨越下越大,只能看见脚下一小方土地。小男孩身小力薄,十分矛盾,不知是继续向前走,还是原路返回。这时,男孩想起爷爷说的话:等是窟窿。他不管环境多么恶劣,终于回到了家。小男孩悟出了一个道理:走是灯笼。

拓展资料:吴伯箫毕生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 舌耕笔耘, 成果丰硕,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文集;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吴伯箫散文集》。 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吴伯箫选集》。中文从文言到白话,得承认是进步,但这进步不应以丢掉汉语的简约特点为代价,所以白话文也应该简约,也能够简约。白话文若要具备简约、厚重、丰腴、隽永的特点,就要在大家都能读懂的前提下努力压缩文字,用词和句式就免不了要受文言的影响,保留一些文言的韵味。吴伯萧散文《灯笼》:“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这是吴伯箫早期的散文,简约隽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5

有一个13岁的小男孩,从姑姑家开始回家,一路上都响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男孩没地方躲雨。雨越下越大,只能看见脚下一小方土地。小男孩身小力薄,十分矛盾,不知是继续向前走,还是原路返回。这时,男孩想起爷爷说的话:等是窟窿。他不管环境多么恶劣,终于回到了家。小男孩悟出了一个道理:走是灯笼。

拓展资料:

朱成玉,男,1974年出生。现居住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曾用笔名曾予、老玉米等。《读者》、《特别关注》等杂志签约作家。

迄今为止在《散文》、《读者》、《意林》、《格言》、《视野》等杂志发表作品50余万字。大多数作品被广泛转载,其中,《请给我五分钟》、《捆绑苦难》、《别踩疼了雪》和《雪蛾》作为阅读题被很多地市选入中考试卷。

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 传统 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 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2-16
有一个13岁的小男孩,从姑姑家开始回家,一路上都响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男孩没地方躲雨。雨越下越大,只能看见脚下一小方土地。小男孩身小力薄,十分矛盾,不知是继续向前走,还是原路返回。这时,男孩想起爷爷说的话:等是窟窿。他不管环境多么恶劣,终于回到了家。小男孩悟出了一个道理:走是灯笼。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2-19
有一个13岁的小男孩,从姑姑家开始回家,一路上都响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男孩没地方躲雨。雨越下越大,只能看见脚下一小方土地。小男孩身小力薄,十分矛盾,不知是继续向前走,还是原路返回。这时,男孩想起爷爷说的话:等是窟窿。他不管环境多么恶劣,终于回到了家。小男孩悟出了一个道理:走是灯笼。
第4个回答  2019-03-07
有一个13岁的小男孩,从姑姑家开始回家,一路上都响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男孩没地方躲雨。雨越下越大,只能看见脚下一小方土地。小男孩身小力薄,十分矛盾,不知是继续向前走,还是原路返回。这时,男孩想起爷爷说的话:等是窟窿。他不管环境多么恶劣,终于回到了家。小男孩悟出了一个道理:走是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