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时哪句话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如题所述

学会聪明地保护自己,是人生重要的功课。

一、孩子打架,该怎么处理?

一个朋友是幼儿园老师。她说现在当老师真的太难了。

幼儿园有两个小朋友打架,等老师发现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在哭。孩子岁数也不大,问了很久也说不清楚到底谁先动手。老师只有两个孩子都批评一下,哄一哄,好不容易哄得不哭了。晚上朋友就收到一个孩子母亲电话,因为听说孩子下午被别的孩子打了。朋友马上向孩子母亲解释,两个孩子是打过架,不过说不清楚是谁先动手打人。

老师们事查看过孩子是否受伤,没看见孩子身上有伤痕。

孩子母亲很生气,朋友安慰了一个多小时,才算是勉强解决了这件事。

朋友说,现在当幼儿园老师挺为难的,他们总是叮嘱孩子们不要打架。

可是小孩子怎么可能控制住自己脾气,老师也不能一直都看着每个孩子。

有些家长鼓励孩子被别人打了就要打回去。

但作为老师,他们很清楚,如果被打的孩子还手,打人的孩子不仅不会住手,很可能会更愤怒,再打过去。

她问我,该怎么办才好?

二、要不要打回去?

我们先看看如果“打回去”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1、被打的孩子遭到更严重殴打

往往爱打人的孩子都是特别容易被激怒的孩子,被打的小孩如果还手,很可能进一步激怒打人的孩子,遭到更严重的殴打。

2、 打人的方式被孩子视为解决冲突的方式

如果鼓励孩子被打了就打回去,孩子也可能会觉得打人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手段。孩子很难分辨什么情况下该用这种方法,什么情况下不该用。如果他们有弟弟妹妹,他们也极有可能在和弟弟妹妹发生冲突时打他们。

3、两个孩子都受到严重身体伤害

被打了打回去很可能变成一场严重的打架,谁能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不给对方造成意外伤害呢?但让孩子默默忍受更加错误。"逆来顺受"是我们传统思想中的"毒药",如果孩子从小受欺负不敢反抗,或者觉得自己不应该反抗,他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在他成长过程中会遭到越来越多的欺侮。

三、当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时,他该怎么做?

看了那么多对策,我觉得一位香港爸爸的建议最好。

他告诉孩子,如果被别人欺负,要勇敢、坚定说出这句话:你不要再欺负我了!不然我要打你了!

为什么这句话“比打回”去效果更好?

孩子做很多事情可能都想不到后果,这句话会让打人的孩子知道,如果他还继续欺负别人,

后果会怎样。当孩子考虑后果的时候,他会很快冷静下来。即便他不平静,听到突然发出的、极大而又愤怒的声音,大部分孩子会有些害怕。而害怕,会让很多小孩停止下一步行动。比起打回去,这种方法更容易制止打人的孩子继续使用暴力行为。

当孩子大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也容易引起其他孩子和老师注意。如果老师要询问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别的孩子也可以作证是谁先动手,这样能够让老师事后更容易了解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让孩子把这句话背下来,然后练习,要说得很有自信,很有勇气。这种应对"被欺负"的方式,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有效果。

随着孩子长大,培养他们适当社交技能、让孩子拥有自信心才是避免被欺负的关键。

有研究发现,遭遇校园霸凌的孩子具有某些性格特点,比如自卑,害羞,社交技能差,不知道如何与同学建立关系,穿着邋遢等等。

6-11岁是孩子社交技能发展关键期,在这个时期要让孩子学会协商、合作、增强自控力,增加对自己行为后果判断力。

学会聪明地保护自己,是人生重要的功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8
我家孩子在幼稚园里被同学欺负了,我该怎么办?
中国人很多时候都秉承着以德报怨品德,对欺负自己的人总是让人道歉,认识到错误就好了。

但是有多少人真的认识到了错误呢?或者是说你怎么能确定他真的知道错了呢?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历史上第一部法律汉谟拉比法典也记载着: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为什么孔子也这样说,法典也这样记载?
是他们都没有仁慈之心吗?
还是说我们必须承认人性?
只有用棍棒教会他们原则?
接下来请看犯罪心理学教授,青少年心理专家的李玫瑾教授的解释。
“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我反省;”这反而纵容了一些不良行为,最终导致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打回去,我支持你”不是在纵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李教授举了自己小孙女的一个例子:

小孙女刚去幼儿园一个月,就被一个小男孩抱起来扔到地上,磕到了凳子上,额头也磕得肿了起来。
李教授就告诉小孙女,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挣脱不掉,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拽,一拽他一疼就会放下你。

李教授给父母提了两个建议:

1.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这是家教问题,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负比你弱的。
2.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别人欺负,可以让孩子从小进行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别人欺负。
这里也需家长注意,教孩子“打回去”固然是一种解决方案。
但也要视情况而定,不能故意报复性伤害别人,也不要让自己变成暴力的开始。
校园欺凌案是我们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将面临的一个难题,家长只能选择一些校风较好的学校来送孩子入学,但是这个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其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孩子被人欺负了不敢给家长给老师说,一个人默默的承受。
校园欺凌的表现无非是冷暴力和暴力的区别所在,就像悲伤逆流成河那边电影一样,冷暴力的杀伤力还在暴力之上。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对应这些事情呢?
获取孩子的信任,才能做孩子的“坚强后盾”
不知道各位家长认为你对孩子的“控制力”是怎么来的呢?
不是吓唬、不是恐吓、也不是训斥!真正能让孩子听你的,是你对他早年的抚养。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一岁半之前一定要自己带,否则你就丧失了对他心理上的“控制力”。
如果还是由奶奶在带,那么可以肯定孩子心理最重要的人肯定是他的奶奶,如果妈妈和奶奶发生冲突,那么这个孩子会从心底里恨他妈。

理由很简单:

在小的时候,孩子基本上就是吃喝拉撒睡。
他每次一睁眼看到的都是他的奶奶,每一次饿了都是他奶奶给他做吃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源自他奶奶对他的抚养,他不亲近他奶奶亲近谁呢?
只有他把你当成最亲近最信赖的人才能有问题就告诉你,把问题最早解决掉。
面对小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一定不能简单处理,否者小孩以后可能会被多次伤害从而破坏他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个就是李教授的观点。
第2个回答  2019-12-13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第3个回答  2018-03-24
冷静分析,谁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