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联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过程,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什么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能得到?

马克思主义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形式上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内容上每一次循环认识和实践都比较的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一步步深化和提高。

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是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般和特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更突出地表现在发展中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统一。

特殊规律受一般规律的制约,特殊规律表现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不能取代一般规律,只能体现一般规律,或从属于一般规律。



扩展资料:

第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是邓小平回答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度甚嚣尘上,中国的社会主义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民族性,我们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和朴实性,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群众性,是指导广大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同时也必须要为广大群众掌握和运用。

参考资料来源:马克思主义-人民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3
认知发展规律是遵循这样的过程:
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第二阶段,2-7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此时儿童的思想开始又较大的易变性,出现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可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但是,这种运算仍有其局限性。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青春前期,约11、12岁,接近于成人的思维。这一阶段儿童不再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相比,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发生了四种变化:
1.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首先对事物提出一些假设,然后从假设推演出某些逻辑结论。
2.能够进行命题逻辑思维:能够在摆脱实际内容的情况下,对一系列推理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在不受命题性质束缚的情况下建立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
3.能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完全分开:他们的认识能超越于现实本身,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把握抽象概念,进行形式推理。
4.能够形成两种形式运算的认知结构:一是组合系统;二是四群运算。儿童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能够用这些结构形式来解决各种逻辑问题,表明他们的思维已经接近或基本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
第2个回答  2012-03-20
《新自然辩证法》认为:认识发展的规律是,本质决定论。
第3个回答  2012-03-20
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同时还具有上升性,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不是反复的重复和循环,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而马克思在中国的实践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认识的基础上实践发展,才能发挥它的价值。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0
假设实践——认识——实践 到此结束,那么如果认识是错误的,就盯着这个错误的认识去实践?不管产生的后果?唯一能够解救的办法就是再 认识——实践——认识——……,这样整个过程才会在不断改正中符合目标,才会接近本质,才会得到正确的认识来指导正确的实践。当年 毛 发动文革,如果不去阻止,会怎样,社会的各方面的副作用已经说明了。只有用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才会改正错误。当时新的认识就是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来陆续提出了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等认识,很好地指导了我国的实践。
这个过程可能会反复,波折,但是只要坚持去做,整体是往更高阶段,更接近真理的方向去发展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