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同生变形构造

如题所述

同生变形构造(contemproaneous deformation structure)又称“准同生变形构造”。指在沉积物固结以前,由于无机作用在层面上或在层内所产生的变形构造。它具有局部分布的特征。引起沉积物发生变形的作用有差异负荷作用、沉陷作用、在重力影响下的顺坡滑动作用,以及沉积介质对沉积物的拖曳作用等。同生变形构造可分为滑塌构造、包卷层理、泄水构造、重荷模、火焰构造、假层理、砂枕构造、碎屑岩脉等。

1.滑塌构造

滑塌构造(slump structure)是已沉积的沉积层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和位移所产生的各种同生构造的总称(图版3-82)。滑塌构造除塑性变形外,还伴有小型断裂和角砾化,以及岩性的混杂等。滑塌构造多局限于一定的层位中,与上、下层位的岩层呈突变接触。引起滑塌的原因主要有沉积的坡度变陡、同沉积断裂、沉积物快速堆积,以及地震波的冲击等。常见于大陆斜坡、同沉积断陷的沉积层,以及震积岩中。

2.包卷层理

包卷层理(convolute bedding)是在一个沉积层内的层理揉皱现象,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连续的开阔“向斜”和紧密的“背斜”组成(图版3-83,3-84,3-85,3-86,3-87,3-88,3-89,3-90,3-91)。通常,细层向岩层的底部逐渐变正常,向顶部扭曲细层被上覆岩层所截切,表明层内扭曲发生在上覆层沉积之前。包卷层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沉积层内沉积物液化所产生的侧向滑动变形,也可以是沉积物内孔隙泄水作用形成。常见于浊流、潮间坪、河漫滩、河流边滩,以及湖滨沉积物中。

3.泄水构造

泄水构造(water-escape structure)是快速堆积的松散砂质或粉砂质沉积物由于压实作用发生孔隙水的泄漏,破坏了原始沉积物颗粒的支撑关系,引起颗粒的移动和重新排列(图版3-92),砂质沉积物沿泄水的通道外泄常形成的不规则的脉状构造。常见于浊流沉积、颗粒流沉积和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中。

4.重荷模

重荷模(load cast)为一种形成于泥岩岩层之上,砂岩岩层底面的印模。当泥质沉积物尚未凝固,处于可塑状态下,由于不均匀的负荷作用,上覆的砂质沉积物陷入泥质沉积物中,从而在上覆岩层底面形成凸起的重荷铸模,由砂或少量细砾石组成凸起。重荷模常呈圆丘状或不规则瘤状凸起,排列杂乱,大小不一,但在同一层面上形状和大小较为接近(图版3-93)。

5.火焰构造

火焰构造(flame structure)也是一种与负荷作用密切相关的一种构造,其特征是下伏的泥质沉积物呈不规则脉状、舌状或斑点状插入到上覆砂岩中所产生的构造现象(图版3-94)。因此,火焰构造具有较好的示底意义。

6.假层理

假层理(false bedding)是一种类似层理的次生构造现象,常见于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中。它是沉积岩形成以后,由于胶体溶液的扩散作用形成。如氢氧化铁的溶液在多孔隙的岩层内部扩散时,可形成同心环状氧化铁沉淀(图版3-95,3-96),其外貌发育一系列同心状的色环(也称李泽冈格环),规模较大的时候,常常会被误认为层理。

7.砂枕构造

砂枕构造(sand pillow structure)又称砂球构造(sand ball structure)。它主要出现在砂、泥互层并靠近砂岩底部的泥岩中,是被泥质包围紧密堆积的砂质椭球体或枕状体,大小从十几厘米到几米,孤立或成群呈雁行排列(图版3-97)。球状体与枕状体内部可以保存纹层形变的复杂小褶皱,似“复向斜”,并指向岩层顶面,即可用来判断地层的顶底。

8.碎屑岩脉

碎屑岩脉(clastic dyke)又称沉积岩脉(sedmentary dike),它是指充填在岩石裂缝中的脉状沉积物。其成因为沉积物在成岩期产生裂缝,然后被从上而降落的沉积物充填而成;另一种为液态的碎屑物质在有足够的负荷压力条件下从下面往上贯入已成层的沉积物于裂隙中而成。常见的碎屑岩脉是砂岩岩脉(图版3-98),也见有砾岩岩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