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形而上学论?

如题所述

形而上学论是一种哲学研究,其目的在于确定事物的真实本质,也就是确定存在物的意义、结构和原理。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超自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等。

扩展资料:

形而上学是古代的思辨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基础所在。形而上学的演变和最终被否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以黑格尔作为起点的现代哲学开始之后,西方开始普遍质疑形而上学,开始重新开辟道路,开展对传统的革命,加上科学哲学的大体完善,形而上学在19世纪的西方渐成衰落之势。

形而上学论的分支:

1、本体论:探究客观存在以外的、一切现象之外的所谓终极实在。

2、古代宇宙论:探究宇宙的生成、变化,时空结构等问题。

3、玄学:用非科学手段来臆测生命的起源、进化和本质,以及生命与宇宙、终极实在之间的关系。比如,常说的“天人合一”就属于这种探讨的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而上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5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就是: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形而上学,有两个含义:
一.
先打个比方,一把直尺插进水里,你的眼睛看见那把直尺是弯的。但是,你关于直尺的知识与你的光学知识告诉你:直尺不是弯的,是直的,你之所以看见它是弯的,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

你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形而上学,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我们可以想,当我们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是否也是像那把直尺一样,不是把它的本质正确地呈现给了我们、我们所看到的是不是只是这个世界的表象而对它的本质一无所知或有所误解?所以,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世界的本质。对于这个问题有各种回答,比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本质是某种观念、精神,世界是从上帝那里流出来的,等等。
这个就叫做“本体论”,也就是狭义上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还有它广义上的含义。既然说,形而上学的任务是研究世界本质的,那么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有没有能力研究世界的本质?如果说有能力,那么,应该用什么办法去研究?

对于前一个问题,有人回答说:“我们有能力研究世界的本质。”(可知论)有人说:“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不可知论)对于后一个问题,有人主张必须通过理性的逻辑推演去认识世界的本质(理性主义),有人主张必须通过直观经验去把握(经验主义)。

这个就是“认识论”,广义上的形而上学,应该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

广义上说,研究超越感性经验存在的学问,都可以叫做形而上学。

二.
在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著作里,“形而上学”,还有另外一个意义。

先说个古老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传统的思维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所以,这个世界上如果不是先有鸡,就是先有蛋。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在这里陷入了窘迫之境:如果先有鸡,那么这只鸡是怎么孵出来的呢?如果先有蛋,那么这个蛋是怎么生出来的呢?

科学的回答是:这个世界上,鸡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鸡,蛋,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蛋。而是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这样的形态的。这就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完成了一个“对立统一”,解决了这个问题。

传统的那种思维方式,叫做“知性思维”,也可以叫做“形式逻辑思维”,用这种思维考虑问题,就不可避免会陷入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样的两难处境、得出自相矛盾的、混乱的答案。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四个著名的二论背反(也就是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类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特征就是:他的两个相反的答案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指出这个问题。他把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人类的理性不可以认识客观世界。

黑格尔则反对康德的不可知的观点,他提出,如果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就不会陷入矛盾、混乱。这就是辩证法。

与辩证法相对的那种“知性思维”,则被恩格斯叫做“形而上学”。列宁、毛泽东,也沿用了这个用法,所以,中国的政治课本上,对“形而上学”的解释,依然是第二种解释。不过,现在学界使用“形而上学”这个词时,一般是采取第一个含义。很难说,政治课本上那种定义,是引申义还是以讹传讹啦。

更多请参考:http://bk.baidu.com/view/7583.htm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1-20
形而上学论,其实就是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它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它主要是指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它以自然科学为依据,并以此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反对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是对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深化和发展。但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缺乏辩证法思想,形而上学论存在很大的缺陷,他忽视了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没有理解特殊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它割裂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没有把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及其特征,从而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
第3个回答  2007-11-19
简单的说,凡是用
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就是 形而上学
反之联系的,运动的,矛盾的看问题的是辨证唯物主义的
第4个回答  201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