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张居正,谁的综合能力更强?

如题所述

为什么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能够实施成功?为什么王安石的“青苗法”改革却导致了失败?

从形式上来看,是明朝的这次改革多了一个太监的因素。

但从国家管理体系来看,太监的特务机构的监督权是明朝变革能够成功的主要因素。

中国王朝的管理体系,秦始皇以前,是按照帝王(皇权,所有权)---道家(师权,监督权)---儒家(相权,行政权)---诸子百家的体系构成的。

但为了加强帝王的中央集权,法家这种特殊的道家出现了,他们主张“君无为,法无不为”,将宗教权交还给帝王,他们顺势而下,去夺取儒家的传统权力,实现“以吏为师”,虽然这种思想短暂成功了,但很快走向了灭亡。

汉武帝之前,当时中国社会又将这种“君君道道”的君臣关系又恢复成传统的“君君道道儒儒”关系,但道家向下夺取儒家权力的努力没有实现,他们又扛着庄子的“君无为,而臣有为”的妻子奔着帝王的皇权去了,结果就引起了汉武帝这个绝世强者的雷霆之怒,与儒家联手,将道家拉下庙堂,走入民间,使“君君儒儒”成为君臣关系的主流。

皇权的过度集中,就缺乏道家“师权”的有效管控,一旦君王面临年幼及病患以及无能的情况,最高统治权要达到最大化,就会造成君王身边的人专权。

第一种常见情况是后宫专权。

第二种情况是为了防止后宫专权,以顾命大臣的形式予以制约,但由此又容易形成大臣专权。

第三种情况是为了防止大臣专权,皇帝就利用身边的宦官进行制约,但前提条件是皇帝还是要够强,不然就会形成宦官专权。

明王朝应该说有效地利用了宦官制度的优势,且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其弊端,其方法就是不让宦官掌握军权,但掌握专门的特务机构对国家进行了监控,其宦官身份也被称为“太监”。

这样,国家的管理体系就变成了“君君监监儒儒”的体系,太监就成为了类似于道家太师身份的人物。

这就导致明朝的张居正与宋代的王安石相比,多了一个太监为代表的特务机构构成的监督权阶层支持其变革,不像王安石上面直接就面对君王了,没有有效的支持,变革由此走向失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