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朋友圈的利与弊?

如题所述

  在微信朋友圈几乎就是整个交际圈的今天,发消息、等消息、回消息成为我们的日常。然而,不断被投票、代购、广告信息刷屏,也让一些年轻人选择了关闭朋友圈。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35.8%的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其中19.7%的受访者正打算关闭朋友圈,13.8%的受访者曾经关闭过朋友圈,2.4%的受访者已经关闭朋友圈。64.2%的受访者不会关闭朋友圈。(7月26日 《中国青年报》

  众所周知,朋友圈本来是一个交流情感、发布信息、传播知识和互通有无的极好交际平台,如今却因代商、广告、拉票、涉嫌欺诈等不良行为而颇受诟病,这无疑是互联网时代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所产生的见怪不怪的形象,既无需大惊小怪,也不必因噎废食。

  虽然朋友圈有利也有弊,权衡利弊,可谓情形不尽相同,有些人可能利大于弊,有些人则可能弊大于利,而有些人可能只有利没有弊或只有弊没有利,但朋友圈的存在,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结果来看,却有64.2%的受访者依然对此情有独钟、不离不弃,不会关闭朋友圈。

  由此说到朋友圈的利,不可谓不多。比如,在朋友圈的微信群发工作通知,很方便及时,对开展工作很有利;又比如有什么疑难问题要请教人,在朋友圈里发个微信,或许通过集思广益后就能帮助解决;还有如要寻物、失物招领、寻人、求人等急事,都可以在朋友圈里即时发布,或许就能解燃眉之急。另外,在朋友圈里相互之间发布一些养生保健秘籍、健康提示、医学知识、逸闻趣事、心灵鸡汤、防骗提醒、美文佳作、动听好歌等林林冲冲的信息更是司空见惯、信手拈来。如此朋友圈的利不好好利用,错过了实在太可惜。

  当然,说到朋友圈的弊,也不可谓不少。比如,有不明真相的人信谣、传谣,在朋友圈里胡乱转发谣言,致使谣言四起,几乎刷爆朋友圈,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又比如有的举办方为了聚人气、旺人气,充分扩大影响力,对评选奖项进行微信投票,对于置身于其中的候选者,免不了要发动朋友圈竭尽所能地拉票,为了票数不甘落后,让朋友圈里的亲朋好友投票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这也让他们情面难却、不胜其烦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弊端;还有不良微商既有以低价兜售假冒伪劣商品,也有以免费为幌子诱骗人领取所谓的赠品,却需要支付一定额度的快递费。同时,更有不法分子假冒亲朋好友的名义发送窃取重要信息的可疑链接,进行诈骗或敛财。凡此种种,朋友圈的弊同样举不胜举、防不胜防,唯有用一双火眼金睛去识别、甄别,或随时提高警惕,方能规避风险,屏蔽不良或有害信息的入侵。

  诚然,为了“指尖上的安全”,朋友圈的主人完全可以当机立断地采取“净网”行动,把一些不靠谱的、有违规行为的且僭越做人底线、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人清除出朋友圈,让有人脉、人气的朋友圈回归本真,处于纯净,既不要随便“越轨”,更不要成为遭人唾弃的“污染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9
今天下午,没有太多的注意,我拿出我的手机开始自动和我平时的娱乐。几个简单的点击后,屏幕锁定在微信页面。我的手指滚动名单的帖子,我打开了什么标题吸引了我的注意,然后浏览有趣的段落和图片。很长一段时间,我完全专注于屏幕,忘却了周围发生了什么,直到我的眼睛刺痛停止我的动态脑。这是我的日常娱乐的典型写照。请不要给我们打电话一通狂,因为我不是独自一人。其实,在信息时代,几乎人人都有玩电子设备的强迫欲望。你到处走,你会看到各个年龄段的埋在自己的手机在办公室的人,在公共汽车上,在餐厅,甚至开车!看来,登录微信已成为一门必修课,它抓住了整个国家进入这样一个虚拟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可以分享生命中的每一个方面的知识。话题从新闻,娱乐不同,美食和健康装修,汽车,宠物,文学和广告。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打开微信?

答案是肯定的,每个硬币都有两面。虽然我们认识工具的便利带给我们的,我们不应该忽略其负面影响。一方面,微信为我们提供了我们互相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它我们可以洞察到的别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取其精华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同时避免粗部分。就我个人而言,微信作为一个小的日记里我们可以发表文章和图片记录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朋友圈分享,谁的回报,将使我们的活动的意见,让我们振作起来。真检查微信和我们的朋友收到很多赞扬一种享受。其次,微信可以比一本百科全书,我们可以阅读各种精品生活的每个方面。这些文章短小简洁而深刻的哲理,它能打动我们的心,使我们思考我们的生活,从一个新的视角。每天,精彩的文章向公众传达积极的力量注入我们的手机像潮水,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心胸。每当我感到沮丧或情绪低落,我会转向微信安慰。温柔的话语温暖着我的心,渐渐融化了我的不安的灵魂。我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往往会退我的隐私世界。因此,没有什么能让我大笑。现在,当我的头脑一片混乱,我会读一些有趣的笑话,在微信将自己从抑郁。更多的往往不是,我甚至咧着嘴笑直到我哭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些有趣的笑话或漫画。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生活常识的文章,我逐渐克服我的坏习惯,注重细节。知识我所获得的关于饮食和健康的极大改善我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该工具有它的优势。首先,检查微信会花费我们大量的宝贵时间,这可能会导致低效率,在我们的学习或工作。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危害。几个月前,我们学校的一名学生,从事他的手机,他撞到一棵大树,下一秒他头上涌出的血。也许这只是一个小伤,但如果他撞上了一辆超速的?其次,长时间暴露在屏幕可能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很大的损害。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限制你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和转动我们的眼球,在间隔来缓解疲劳。第三,它并不总是安全的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在微信。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一些邪恶的人利用我们犯罪。我经常听到新闻报道一些无辜的女孩就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上的受害者。那些可怕的例子可以作为一个对我们的安全警告。因此,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内容后谨慎和避免添加陌生人为我们的朋友。

总之,与许多有争议的观点,微信是一把双刃剑。在这个时代,我们不能没有它。但我们可以利用它,避免它的负面影响。只记得自律计数。
第2个回答  2020-10-09
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和前景分析
前言
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在网络媒体雨后春笋般崛起的这几年中,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不再局限于经济、技术等领域。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网络而急剧变化,网络语言就是网络媒体广泛运用下所产生的新事物和新文化。
如果你是网民(网民一词也是应网络而生的),对于网络语言或许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上网的新手来说,对于普通“受众”而言,阅读、理解和使用这些生吞活剥的网络信息,确实令人费解。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对笔者所认识的网络语言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探讨。
网络语言的定义
网络把世界缩小到显示器那么大,芸芸众生集合在十几英寸的小天地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想要在这个地方推行某种“正统”表达方式是困难的,网络的自由空间注定了它的语言表达将无拘无束。
“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网恋,网聚狼的力量。”这是最近在网上颇为流行的网络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网络词语”的含义,你恐怕并不觉得上面这句话有什么可笑之处。因为在聊天室、BBS、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的男人,把“恐龙”比作很丑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的坏人。
诸如此类,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网络用语。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
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防火墙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黑客、信息高速公路等。第三类是网民在聊天或是bbs上的常用词语,也就是“口头语”:美眉、大虾、斑竹、菜鸟等。其中第三类网络新词语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这些由敲起键盘来劈里啪啦的网上高手们,用他们灵活的脑子制造出来的一连串有别于正常含义的新奇词语,着实上不熟悉网络的人匪夷所思。然而,这些新词语却是众多网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这一层次定义的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等同与技术层面的“因特网用语”或“网络术语”。
第3个回答  2020-10-09
第一次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点紧张哈,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私聊我。也可以给予批评,如果我有些地方太片面的话。

现在微信已经逐渐流行到一种妇孺皆知的地步了,无论去到哪,总会看见一堆手机党拿着自己的智能手机;无论哪个年龄,总会看见他们在微信上停留;无论那个阶层人士,总会看见他们或交流或刷朋友圈等。

于是,微信这种小媒介从各个方面、无孔不入渗透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我个人来看,微信在现今qq、msn等多种聊天互动工具风行的时代,成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她的可接触性。但我也认为这也许也会成为阻碍她日后发展的一个小关键。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与qq相比,微信的创新最重要的是语音发送,小视频,朋友圈。这里我就简单从我的个人角度发表一下对朋友圈的看法,不喜勿喷谢谢。

对于前面说她的优点是可接触性(虽然这只是我私下把这种特征认为是可接触性),其实主要是针对朋友圈而言的。

在我看来,朋友圈成功在于:

1、她是一个可以让我们用户分享自己心得和故事的一个广泛的平台,无论文字、图片、小视频,还是新兴的一些h5小作品都是自由无限额地分享出来。因此既可以满足我们对自己生活的记录,也可以满足我们极其想要表现的欲望。

2、这也是相比qq空间最重要的一个突破,我们在朋友圈发表的任何东西都只限制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只有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可见,或者现在更进步的是连通讯录里的好友也要现在部分的可见性,因此,这些分享的读者都是我们可接触的“朋友圈内的人”,给我们分享的安全感同时也规避了一些用户,以及敏感内容的意外尴尬事件。

3、她的点赞和评论功能。(虽然我发现现在朋友圈的一些集赞、点赞党的出现,破坏了原有的良好环境)但是不得不承认,点赞之余的评论可以增加互动,增进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于是,每次发朋友圈的意义也多了一条:让朋友对自己的分享发表感概,用户间的即时互动。

下面来说说,我前面说过的朋友圈可接触性的弊端:

1、我们用户的分享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发表的东西只能让比较交好的“朋友圈内人”看见以及互动,但对与现实“朋友圈内人”但还没到交换微信号的地步,或者关系还有待发展的对象,我们是没有办法通过这个平台与之互动并且进一步增进关系的。

2、相比知乎、微博等互动的交流平台,她的局限性显得更加明显。朋友圈的内容质量取决于我们朋友圈里的通讯人,而这也意味着你现实中接触的“朋友圈内人”的文化水平、生活质量等方面决定着你在朋友圈里获得的资源。微博、知乎里,我们除了关注身边圈内人的信息还可以关注其他平时难以接触的领域的大牛、前端、专业人士,这恰恰就是微信朋友圈局限所缺乏的。(当然,微信随后推出的公众号、服务号有弥补这种缺陷的作用,但效果并不大,我愚昧认为这是因为现在人们对订阅号的“干货”关注度还远远不及朋友圈。)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希望得到大家的评评与指点,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