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之后,除了正面管教,还有什么办法很有效?

如题所述

儿童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多数是由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而造成的错误。

是不是只有惩罚才能纠正错误?事实上,许多书都告诉我们,与其用消极的批评让孩子下次不再犯,还不如用积极的鼓励方法让孩子重复积极的行为,从而避免消极的行为。

但是,那些曾经管教过孩子的人都很清楚,有些事要惩罚孩子才能记住,下次不要再做了。处罚有哪些界限呢?

一般而言,孩子总是被父母管教很严格,会出现两个极端,很叛逆,不仅在学校各种问题时有发生,在家里父母的管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耳旁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僵化。另外一种是极端的自卑,孩子只能听父母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见。

两者都与父母的惩罚教育有关,而对当今的孩子来说,仅仅用惩罚的方式来纠正他们的行为并不适合当前的教育状况。

处罚是一种运用外部控制的方法让孩子改正行为,严格的约束不等于惩罚教育。

而且不惩罚也不意味着放纵纵容,有些父母习惯于用惩罚来教育孩子,因为这种方法简单粗暴,立竿见影,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

处罚通常是带着家长本身对问题的最直观、最直接的看法,并没有深刻地思考其内涵,只是习惯于延续儿时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

处罚不仅不会导致知错就改,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和家庭气氛。处罚只是最简单的教育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问题。

处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确实能产生明显的后果,但随后带来的不良影响却会在无形中默默延续下去。

处罚能使孩子产生羞愧和敌意,有心里话也不愿再跟父母说,羞愧会产生自卑,封闭自我,逃避,甚至有些孩子会报复,叛逆,虽然明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他们也会下意识地不愿意听父母的话。

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一定只有一种惩罚方式,并非所有的错误都是出于本意,很多时候是由于疏忽或对事物的认知不足造成的,这些都需要家长的引导和纠正,这些“错误”都是没有惩罚必要的。

一个孩子能够改正错误,不是因为父母的惩罚,而是因为他从内心真正意识到他错了,想要通过改正来得到父母更好的回应,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做了些表面文章。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自我纠正错误的能力,而不要让他们依靠批评来认识错误。

教育应该让孩子知道错误的纠正是一个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不能仅仅通过模仿别人或与父母的交流来完成,父母仅用羞辱和惩罚是不行的。

处罚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父母的这种指导会让孩子在将来更愿意关注负面的事情,或者仅仅看到错误导致焦虑。

除正面管教方式外,以行为来代替指责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任何行为背后都有两面的动机,孩子犯错误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好的,只是方法不正确。父母需要深入挖掘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用积极主动的行为来代替错误的行为,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

例如最常见的孩子调皮捣蛋,很多时候行为背后的动机都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所以只能采取这种更快更有效的方法获得关注。

父母若了解孩子调皮背后的原因,可以平时多与他们互动聊天,向他们表达爱意,让孩子知道自己受到了重视,就会减少调皮的行为。

假定孩子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积极的原因,那就会让孩子和父母的冲突减少很多,只要愿意深入挖掘,总会找到可以替代积极行为的方法。

从惩罚教育到正面管教,家长一下子可能不会接受,更不知道该怎么改变想法,所以用这种先找出孩子做错事的积极动机方式,先转变思维再进行行为改变。

儿童犯错误必须纠正,但纠正的方法不在于惩罚,而在于引导儿童自觉改正,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强化正面表现,满足内在需要,而不是关注错误本身。

小孩子为什么会经常犯错误,是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肯定,活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越是活得更容易犯错。

在孩子犯了错误后,没有必要用惩罚的方式来给他留下印象。处罚应是最后的武器,不要轻易地惩罚孩子,时间久了只会让他们觉得麻木,一旦有生命危险或非常严重的错误发生,惩罚他们还不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4
第1点就是,通过批评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错了,第2点就是,用心的去感化孩子,让孩子的内心知道自己错了,第3点就是,通过自己的一些心灵上的这种辅导,让孩子去改正错误,
第2个回答  2020-12-14
有时候也可以采用打骂的方式,但是这个程度自己要把握好,要让他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这样的话,他下次不敢再犯。
第3个回答  2020-12-14
还需要给孩子适当的惩罚,因为只有惩罚才会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才不敢再次犯错。